夏季養(yǎng)雞飼養(yǎng)管理要點和注意事項
惠農網·農技學堂
6425人閱讀
農民朋友基本每家每戶都會養(yǎng)雞,在春季的時候用母雞孵小雞,但很多時候成活率并不高,那要如何提高雛雞成活率呢?一般來說,下面的六個措施效果佳!
提高雛雞成活率的六個措施:
1 、創(chuàng)造潔凈衛(wèi)生的生長環(huán)境
育雛前要對育雛舍進行徹底清潔消毒,為雛雞創(chuàng)造一個潔凈衛(wèi)生的環(huán)境條件。先把地面和墻壁門窗洗刷干凈,清掃后用高壓水槍沖洗育雛舍,然后打開門窗讓自然風吹干。消毒完成后將飲水器、采食盆和其他用具用消毒水洗刷干凈放進育雛舍里面,封閉好門窗,以防早期感染馬立克氏病。育雛舍周圍和道路也要進行消毒,加強環(huán)境和出入人員、用具設備消毒,經常帶雞消毒,并封閉育雛,做好隔離。
2、適時“開飲”和營養(yǎng)均衡
一般應在出殼24h內讓雛雞飲到水,首次飲水可以用溫開水加適量的廣譜抗菌藥的藥水,以便進行胃腸道的消毒和清理胃腸道里面的細菌。后改飲10%至15%的葡萄糖水或生理鹽水。當1/3的雛雞有覓食行為時就可開食,一般是幼雛進入育雛舍,休息飲水后就可開食。開食最合適的飼喂用具是大而扁平的容器或料盤,把飼料平撒在料盤里,由于雛雞消化道容積小,消化機能差,故不可過量,過量會造成消化不良,容易發(fā)生消化道疾病。第1天喂料要少給勤添,1~2h添料1次。要有足夠的空間讓雛雞自 由采食(防止雛雞相互擠壓致死)。飼料要求營養(yǎng)豐富,顆粒要求細小(破碎料),粗蛋白不應低于20%。現(xiàn)在常用優(yōu)質全價平衡日糧,避免飼料中某種營養(yǎng)成份缺乏,引起營養(yǎng)缺乏癥。雛雞生長發(fā)育快,代謝旺盛,所以要保證充足的自由飲水和采食。
3、保持適宜的溫濕度
育雛期的溫度,在出殼的第1周要保持在35℃左右,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20℃左右。白天雛雞活動時,溫度可稍低,夜晚雛雞休息時,溫度可稍高。濕度對雛雞的生長發(fā)育影響也很大,一般育雛前期為防止脫水,相對濕度較高,第一周保持在75%左右,第2周保持在65%左右。20日齡以后,由于雛雞采食量、飲水量和排泄量增加,育雛舍易潮濕,所以要加強通風,保證舍內相對濕度在40%~55%之間。在溫濕度正常的狀況下,雛雞飲食正常,活潑而有精神。
4、保證光照、密度與通風
10d雛雞光照要求24h,以便熟悉環(huán)境和采食,每15平米用一個40W的燈泡掛在離地面2m高的位置上,以后用25W的燈泡和自然光照就可以了。光照不宜過強,第一可以減少啄癖的形成,第二可以讓雛雞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運動、采食和睡眠的時間,有利于育成和育肥階段的雞采食后對營養(yǎng)的吸收與轉化。光照過強易造成互相啄肛、啄羽和啄趾。密度要適中,密度大浪費勞動力,密度小雛雞采食和飲水時容易造成相互擠壓,弱雛喝不上水吃不上食。又沒有合適的運動空間。雛雞在高溫的生長環(huán)境中要注意通風換氣,以免過早引發(fā)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
5、嚴格接種免疫和藥物預防
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據本場或本區(qū)病原微生物種類不同而異。如當地沒有某種傳染病流行,應暫不接種此種疫苗,以免因接種疫苗而造成污染。
6、防止擠壓和各種惡食癖
雛雞因擠壓死亡,大群飼養(yǎng)的要占5%左右。密度過大、室溫突然降低、受到驚嚇、搶水搶料等情況常發(fā)生雞群扎堆致死。所以,要保持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備有足夠的食槽和飲水器,日常飼養(yǎng)要小心,避免雞群騷動。常見的惡癖有啄肛、啄趾、啄羽等。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齡斷喙(下1/3和上1/2),采用紅光照射能使雞群安靜,減少應激反應,防止啄癖發(fā)生,連續(xù)照射10~15d后再恢復白熾燈光照。已經發(fā)生啄癖后,雛雞被啄傷的部位要抹以紫藥水消毒,不可涂紅藥水,否則啄得更厲害。
看完上文,估計大家也很清楚要如何來提高雛雞成活率了吧,上面的六個措施還是比較實用的,養(yǎng)雞的朋友可以學習借鑒下哈!希望本文能給各位帶來幫助!
關于提高雛雞成活率措施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