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調生豬疫病防治措施
惠農網·農技學堂
2347人閱讀
想要在養(yǎng)豬行業(yè)當中闖出一個名堂來,掌握全面的養(yǎng)豬技術是必備要素之一,也是提高生豬生產水平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下面一起學習下育肥豬養(yǎng)殖技術。
1.選種
育肥仔豬應選用瘦肉型雜交仔豬,以瘦肉型豬如大約克、杜洛克、長白等為父本與當地母豬或培育母豬雜交而成二元或三元仔豬為好,因其具有抗病力強,生長發(fā)育快,飼料報酬高等優(yōu)點。
2.建舍
豬舍選址應在高燥、向陽、避風、安靜的地方,圈舍建筑遵循因地制宜、冬暖夏涼、飼管方便,經濟適用的原則,配有自動飲水,自動喂料設施。有條件的最好建造培育仔豬舍,配有供熱保溫設施,便于控制豬舍溫度,減少溫度應激帶來的各種疾病(因為仔豬怕冷,低溫是腹瀉等疾病感染發(fā)生的根源),從而提高斷乳轉群仔豬的成活率。
3.培育仔豬的管理
購進仔豬前,須先將培育豬舍清掃、沖洗、消毒5-7天后,舍內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25-30℃,以平緩溫和的氣氛迎接仔豬進圈。豬群適應環(huán)境后,在豬群健康狀態(tài)下及時進行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等傳染性疾病的免疫工作。
4.育肥豬的管理
育肥豬分群時應注意盡量保持原圈原群飼養(yǎng),個別調整的原則,必須注意飼養(yǎng)密度,使每頭豬有0.84平方米的占地面積。保持圈內衛(wèi)生清潔,冬暖夏涼,通風良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冬季躺臥處應注意保暖。每天喂料量按干飼料計算,占體重的3—5%,可分三至四頓喂給,每頓間隔時間盡量均勻,至少最后一頓為夜食,每次喂八九成飽,以槽中無剩食為最好。
5.適時出欄
從仔豬進入培訓豬舍到出欄,經135天左右,平均體重達85-90公斤時應及時出欄(豬生長到100公斤以上時,飼料轉化率逐漸降低)。
綜上就是育肥豬的養(yǎng)殖管理要點,平時養(yǎng)豬戶朋友也要多多去豬圈巡查,發(fā)現不對的情況要馬上處理。
關于育肥豬養(yǎng)殖技術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