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根莖腐病的癥狀和防治方法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0473人閱讀
小黃姜即小種生姜,我國多個地方均有種植。小黃姜的切面為純黃色,味辛辣濃郁,芳香醇厚,肉質(zhì)纖維較細,其味道和藥效高于大種生姜,所以備受人們的喜愛,具有較大的市場價值。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小黃姜種植技術(shù)和管理,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選種
種植小黃姜選一年或兩年生種均可,重點要把握好種姜的粗細均勻,一般有2~3個龍頭,根須發(fā)達,無病蟲害。每畝用種量一般200~300公斤。
二、播種
1、開溝種植法
一般以67厘米寬為一廂,先在廂中開溝埋肥,合壟后用薄*蓋糞,再按照大行33厘米、株距16~20厘米,均勻地擺上姜塊,然后在行中撒上專用肥。再取溝*覆蓋。廂高16~20厘米,蓋*深度4~6厘米。
2、包膜種植法
先按80厘來一廂劃線,然后均勻地撒上農(nóng)家肥、專用肥與黃姜種,最后按邊線取溝*覆蓋。此種植方法每畝可節(jié)約工時2~5個,產(chǎn)量無明顯差異。
三、施肥
開溝要深施農(nóng)家肥,下種要重施專用肥,酌情巧施微量元素肥,如硼、鋅、銅肥等,有的可以浸種,有的可以噴葉,有的可以拌肥追撒。專用肥每畝需100~300公斤,據(jù)試驗總體概算,每畝鮮姜200公斤,約需氮肥45公斤、磷肥100公斤、鉀肥60公斤。
四、灌溉
小黃姜種好后,若土壤濕潤則不需澆水即可出苗。若土壤干燥應(yīng)澆1次水,但不宜過多。出苗后,視土壤墑情及植株長相適時澆灌。高溫期,應(yīng)提倡早澆和晚澆。一般空氣年平均相對濕度85%,如果沒有特別需要,小黃姜生長期間一般不需要灌溉。
五、搭架
黃姜喜攀怕纏,搭架與否,對產(chǎn)量影響很大。一般在苗芽10~20厘米高時,要及時搭架,架桿一般1.2米左右,3~4桿為一架并扎緊。桿頭插地時,要注意防止刺傷種姜,引起腐爛。
六、病蟲害防治
新播地塊病蟲較少,要注意對重茬地土壤消毒,重點防治根腐病、地老虎、蠐螬等,可用多菌靈拌種,減輕病害,或用9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噴殺防治,效果較好。
以上就是小黃姜種植技術(shù)和管理,小黃姜具有適用性強、產(chǎn)量高、香味濃、營養(yǎng)價值高等特點,且管理方便,成本低,容易種植,食用藥用兩用,具有可觀的種植前景,種植收益較高。
關(guān)于小黃姜種植技術(shù)和管理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