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45600人閱讀
韭菜綠色種植技術指導意見
一、健康栽培
(一)品種選擇。因地制宜合理選用抗病蟲,抗寒,耐熱分,分株力強,外觀和內(nèi)在品質好的品種,種子質量要符合蔬菜種子標準要求,純度98%以上,發(fā)芽率90%以上。
(二)合理輪作。避免前茬為百合科作物的地塊種植韭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旱輪作;保護地要實施高畦深溝、灌水少量多次,切忌大水漫灌,及時通風降濕,預防灰霉病發(fā)生。
(三)培育壯苗。播種前種子浸種催芽要比干籽直播出苗快,出苗齊。種子用溫水浸種24~36小時,浸種時清洗數(shù)次,去掉黏液,在15~20℃下催芽,催芽時也應用清水投洗1~2次,3~5天即可出芽種子撒播,覆*1厘米厚,播種前應澆透底水。播種后注意保濕,但防止直接澆水造成土壤板結或大水沖走種子。
(四)正確收割。收割方法可減輕韭菜病害發(fā)生,提高韭菜產(chǎn)量,以每天上午9點到10點最好。不要在雨前和雨中收割,以防病菌傳播和進入引發(fā)病害。
(五)肥水管理。不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均衡施肥。定植后加強肥水管理,促進養(yǎng)分積累,定植后連澆兩次水,及時蹲苗。此后,土壤應保持間干間濕狀態(tài),注意雨季防澇,當最高氣溫下降至12℃以下時,減少澆水,保持土壤表面不干即可,土壤封凍前應澆足水,根據(jù)是天氣,土壤干濕情況國施勤施。
(六)清潔田園。韭菜收割后可采取撒施草木灰、地面覆網(wǎng)或覆沙等阻隔措施減少韭蛆成蟲產(chǎn)卵。
二、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
韭菜蟲害主要有韭菜遲眼蕈蚊(韭蛆)、潛葉蠅、蚜蟲、薊馬、蔥須鱗蛾等;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等。針對不同栽培模式的保護地或露地韭菜,防治過程中應明確主要防控對象,采取相應的防控技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技術,科學、安全、合理的使用化學農(nóng)藥,有效的控制病蟲為害,降低農(nóng)藥用量。
(一)土壤處理。太陽能高溫悶棚:利用夏季高溫休閑期,土壤灌水后,施用半腐熟的作物秸稈或者腐熟的糞肥,跟土壤充分混合后覆膜,蓋棚、密閉,保持棚內(nèi)高溫高濕狀態(tài)、棚溫升高至70℃以上持續(xù)10~15天。
(二)物理阻隔。設置防蟲網(wǎng):在棚室門口和通風口安裝40~60目防蟲網(wǎng),兼顧防蟲和降低棚內(nèi)濕度。韭菜生長期間,空氣濕度不能過高,應結合溫度管理,注意通風。
(三)因地制宜應用高溫覆膜技術。4月底至9月中旬,選擇太陽光線強烈的天氣(光強度超過55000 lux),采用“日曬高溫覆膜法”防治韭蛆。早8點左右,用厚度0.10~0.12毫米的淺藍色無滴膜覆蓋(覆膜前1~2天割除韭菜),覆膜后四周用土壤壓蓋嚴實,膜四周盡量超出田塊邊緣50厘米左右。待膜內(nèi)土壤5厘米深處溫度達到40℃,且持續(xù)超過3小時,即可揭開薄膜降溫避免對根傷害。揭膜后待土壤溫度降低后及時大水漫灌,促進緩苗。
(四)適時生物防治。防治韭蛆,宜選擇春秋季節(jié)、陰雨天氣或早晚陽光較弱時,在韭菜根部噴淋施入每畝1億條左右的昆蟲病原線蟲,再進行澆灌,每年施用2~3次;或在春秋季節(jié)低齡幼蟲期,選用球孢白僵菌與細*混勻后撒施在韭菜基部。
預防灰霉病、菌核病和疫病,扣棚前,使用木霉菌或枯草芽孢桿菌,噴霧處理畦壟均勻覆蓋菌劑后再扣棚??叟锖?,待韭菜長到5厘米左右時,噴施枯草芽孢桿菌粉劑(含量大于100億孢子/g,微粉細度800目),每畝噴施100~200g,也可有效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
三、科學合理用藥
嚴禁使用國家和地方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交替使用農(nóng)藥,嚴格遵守用藥劑量、用藥方法和安全間隔期的規(guī)定。必要時,按照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特色小宗作物農(nóng)藥殘留風險控制技術指標》的要求,科學制定臨時用藥措施。
(一)蟲害防治
韭蛆:主要危害地下鱗莖及嫩柔嫩的莖部,春秋兩季危害,可選用滅蠅胺、氟鈴脲、噻蟲嗪、噻蟲胺、氟啶脲等藥劑。
潛葉蠅:主要以幼蟲蛀食葉肉組織,呈曲線狀或亂麻狀隧道??蛇x用滅蠅胺、高效氯氰菊酯、阿維菌素等藥劑,由于是幼蟲潛葉為害,所以用藥必須抓住產(chǎn)卵盛至孵化初期防治進行防治。
蚜蟲: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苦參堿等藥劑。
薊馬:可選用金龜子綠僵菌、噻蟲嗪、乙基多殺菌素等藥劑。
蔥須鱗蛾: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氰菊酯等藥劑。
(二)病害防治
灰霉?。好看问崭詈?0天左右,可以用腐霉利+多菌靈噴霧。發(fā)病初期選用農(nóng)抗120、速克靈、百菌清防治以及采取異菌脲、啶酰菌胺等臨時用藥噴灑,設施大棚內(nèi)可用腐霉利百菌清復合煙劑熏棚。
疫病:疫病主要危害韭菜的假莖、鱗莖和根,發(fā)病后俗稱“爛韭菜”,發(fā)病最適宜的溫度是25℃-32℃,連作地塊易發(fā)病,應做好通風排水和輪作。發(fā)病初期用代森錳鋅、甲霜銅或烯酰嗎啉、氟啶胺、氰霜唑等防治。
原文鏈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nynctbgswj/20211115/9779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