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環(huán)境要求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3831人閱讀
地榆是薔薇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材,有著普遍的散布局限。生于山坡、草地、灌叢中,消炎止痛,可用于水火燙傷,植株求根,下面就來說說中藥材地榆怎么種。
1、形態(tài)特征
地榆株高30一100厘米。莖直立,有溝棱,無毛。根粗壯。有大地榆和小地榆之分。
大地榆株高1一1.5米,根紡錘形,粗壯。莖直立,上部分枝,有棱,疏生短柔毛或無毛。葉片為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基生葉有長柄,小葉4—6對,基部常有托葉狀的小葉;小葉片卵形,橢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邊緣有鋸齒,葉背面中脈明顯,莖生葉近于無柄,托葉抱莖,呈半圓形,有短柔毛,小葉較小,對生或互生?;ㄐ?,密集成頂生的短圓形的穗狀花序??偦ü<氶L,花紫色或暗紫紅色兩性花,無花瓣,萼片4,花瓣狀,瘦果卵狀,褐色,包于宿存的花萼內(nèi)。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小地榆株高30厘米左右,分枝性強,葉對生,扇形,葉緣鋸齒狀?;ㄓ邪咨奂t或淡紫色,果穗鮮紅?;ㄆ?月。 美洲地榆近年從歐洲引進。植株高40一60厘米。莖分枝多,綠中略帶紫色。種子千粒重6.67克,一般發(fā)芽力可維持3年。
2、生長環(huán)境
地榆的生命力旺盛,對各種氣候環(huán)境的適應力很強、其地下部耐力很強,植株耐高溫高濕,耐干旱,喜生于陽光充足的山坡草地、荒地、田邊、灌木叢及柞林緣等海拔500一1300米的地帶。除寒冷的冬季外,其余季節(jié)都能生長新葉。
3、繁殖方式
①種子繁殖:秋播或春播均可,北方露地栽培,可從春季至夏末進行直播,條播或穴播均可,種植前,最好選樣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如地力較貧瘠,宜多施基肥,一般施肥量每畝2500千克.深耕20一35厘米,耙細整平后作畦播種。畦寬120—150厘米包溝。條播時,按行距40厘米開深l—1.5厘米的淺溝[8u58藥材網(wǎng)www.8u58.com],將種子均勻插入溝內(nèi),覆*,稍加鎮(zhèn)壓,再澆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約2周出苗。每畝播種量3千克。
斜播(或點播):株距25厘米,每穴放種子2—3粒,播后覆*約1厘米厚。育苗移栽:條插或撒播,每商用種750克,育出的苗可種植大田10一15畝。
②分根繁殖:春季在地榆萌芽前,或秋季采挖地榆時,將粗根切出入藥,用帶莖芽的小根作種苗、每株可分成3—4小株,按行距30一40厘米,株距25厘米挖穴,穴深視種苗大小而定.每穴栽種l株.栽后覆*,澆足定根水。
4、田間管理
①間苗:直播田在幼苗高5—7厘米時,按株距10厘米間苗,待苗高10—13厘米時,按株距20一25厘米定苗。
②中耕除草:幼苗期結(jié)合間苗收獲時進行除草,松*,保持田間清潔無雜草。為防止倒伏,松*后在根部培土壅根。
③追肥:灌溉地榆雖然生長粗放,也少見病蟲為害,但若長期干旱缺肥,會使植株提早抽薹開花,趨向*生狀態(tài),為取得品質(zhì)好,產(chǎn)量高的產(chǎn)品,需經(jīng)常灌溉,使土壤保持見于見濕狀態(tài),并少量多次施用氮肥,特別是每次采割后,宜增施肥料,少施勤施。越冬前澆一凍水。翌春為提早采收上市,宜早灌水。
④病蟲防治:地榆少見病蟲害。在作藥用栽培時,有時臺發(fā)生根腐病,發(fā)病時,根中下部出現(xiàn)黃褐色銹斑,之后逐漸干枯腐爛,植株枯死。初時發(fā)現(xiàn)病株,應及時拔除燒掉;并全面噴50%退菌特1000倍液,15天1次,共3—4次。
5、采收加工
播種出苗后結(jié)合間苗采收嫩苗。隨著植株長大,采收嫩葉,以手折能斷者為嫩品。大面積種植可用鐮刀收割,收割時要留基部葉柄5厘米左右割下,不要傷及生長點,長出新葉后可再收割,嫩葉不宜貯藏,宜鮮食。作藥材用采收根者,不采收葉片。藥用根莖的采收,于春季發(fā)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來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出售。
地榆是薔薇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材,有著廣泛的分布范圍。地榆的嫩苗莖及花穗都可以用于炒食、做菜等,有著止血涼血、清熱解毒等各種功效,并且也有著一定的觀賞性。
關于地榆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