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套種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惠農網·農技學堂
15296人閱讀
南瓜疫病是南瓜常見的病害之一,對于南瓜的根莖、葉片、莖蔓和果實均有危害,嚴重影響南瓜種植的產量和質量,需采取及時有效的防治?,F將南瓜疫病的危害癥狀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南瓜疫病的菌原及侵害癥狀
侵染南瓜引起南瓜疫病的病原菌是,鞭毛菌亞門真菌中的辣椒疫霉。辣椒疫霉可以侵染茄科、豆科、葫蘆科等科屬中的50多種農作物,葫蘆科中的南瓜是辣椒疫霉的主要寄主作物之一。南瓜被辣椒疫霉侵染危害后,其莖蔓、葉片和果實都會受害。
1、莖蔓部受害。感病部位凹陷,呈水浸狀,受害部位變細、變軟,受害部位以上的莖葉枯死,病部產生白色霉層。
2、葉片受害。受害初期,病部出現圓形暗色水漬狀病斑,受害部位軟腐、下垂。干燥時呈灰褐色,容易發(fā)生脆裂。
3、果實受害。先是出現大小約1厘米左右的水漬狀暗色到暗綠色凹陷斑,隨后迅速擴大,病部出現白色霉層,其菌絲排列緊密。一般只需2——3天(少數時間稍長)南瓜果實就會軟腐,成熟果實的表面上產生蠟質物。實際生產中,靠近土壤的南瓜果實底面最容易感病受到危害。
二、南瓜疫病的侵染發(fā)生規(guī)律
辣椒疫霉通過它的厚壁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幫助度逆,越冬后的卵孢子傳播到它的寄主作物南瓜后,侵染根部,由游動孢子和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南瓜的根莖部位對辣椒疫霉會表現一定的抗性,病害多在植株上部或分枝處的幼嫩莖蔓部位發(fā)生。發(fā)病后,受害部位迅速腐爛,導致受害部位以上莖蔓枯死。
南瓜疫病的傳播侵染有南北差異。在北方寒冷地區(qū),辣椒疫霉以卵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在種子上不能越冬,菌絲體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而在南方溫暖地區(qū),辣椒疫霉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中、種子上越冬,土壤中的病殘體帶菌率最高,是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越冬后的辣椒疫霉在條件適宜時經雨水飛濺或灌溉水帶到南瓜植株的莖基部或地面的果實上,導致南瓜被侵染。重復侵染主要來自南瓜感病部位產生的孢子囊。溫度25——30℃、空氣相對濕度高于85%時,南瓜疫病發(fā)病重。一般雨季大雨后天氣突然轉晴,氣溫急劇上升,南瓜疫病容易發(fā)病并流行。田間空氣相對濕度達到95%以上,持續(xù)4——6小時,辣椒疫霉便會完成對南瓜植株的侵染。侵染后2——3天,病菌會完成1代并開始重復性再侵染。
南瓜疫病發(fā)病的早晚和輕重程度,與5——6月份連續(xù)降雨的天數、最高降雨量的多少、降雨期間的平均氣溫及最高溫度有密切關系。連續(xù)降雨5天以上、最高降雨量30毫米以上、降雨期間平均氣溫22℃以上,最高溫度25℃以上時,南瓜田在降雨后的10——15天,就很可能會出現疫病植株。連作地塊,排水不良的地塊,種植過密的地塊,通風不好的地塊,施用過腐熟不好有機肥的地塊,容易發(fā)病或發(fā)病重。
三、南瓜疫病的預防和補救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南瓜生產上可選用友誼1號抗疫病、枯萎病,也可以選用番瓜等早熟品種,還可以選擇矮瓜、大矮瓜、大瓜等抗逆強的品種。
2、種子消毒。播種前對南瓜種子可用1%硫酸銅溶液浸種25分鐘,洗凈后催芽播種。
3、輪作倒茬。避免南瓜連作,將南瓜與非茄科、非葫蘆科蔬菜等實行輪作,輪作期限為3——4年以上。
4、栽培防病。采用深溝高畦、地膜覆蓋栽培,施用采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促豐寶復合液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減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雨前停止?jié)菜旰笞⒁馀潘乐固镩g積水,嚴防田間濕度過高或濕氣滯留。發(fā)現病株,及時拔除,帶到田外深埋或燒毀。
5、藥劑預防。雨季到來之前的5——7天,可噴灑澆灌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1%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400——5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7天1次。夏季預防,還也可以畝用96%以上的硫酸銅3公斤撒施田間,隨后澆水。對克露等某些藥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qū),可使用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代替噴霧。
6、治療性用藥。發(fā)病初期,同樣可以使用上述預防藥劑,按照既定濃度噴霧加以補救。
做好南瓜疫病的防治工作,是實現南瓜種植穩(wěn)產高產的基礎,更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上文中為大家介紹了南瓜疫病的危害癥狀和防治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南瓜疫病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