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小麥高產種植技術
惠農網(wǎng)·農技學堂
10008人閱讀
近年來,一些地區(qū)的冬小麥在開春以后葉片常常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黃化現(xiàn)象,俗稱小麥黃葉病。小麥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在發(fā)生初期均會表現(xiàn)出黃葉,那么小麥黃葉病用什么藥治療?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小麥黃葉病用什么藥治療?
1、根腐病
(1)播種前將種子晾曬2-3天,再用50%福美雙(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3%)或15%三唑酮(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03%)做拌種處理。
(2)發(fā)病初期,噴施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或畝用10克5%井岡霉素水劑兌水40公斤,然后做噴霧處理,間隔7-10天后再噴1次。
(3)小麥返青至拔節(jié)期,畝用50毫升50%強力殺菌劑兌水40公斤,然后進行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4)小麥開花初期,畝用100克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兌水噴霧,噴施后可控制葉部病害發(fā)展。
(5)病害較嚴重的地塊,可用72%代森錳鋅霜脲氰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基部,或灌施根部。
(6)噴藥時應確保噴勻、噴透,使藥液充分浸透莖部、根部。
2、紋枯病
(1)播種前,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藥物用量為種子重量0.03%),或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藥物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0125%)或用15%三唑醇粉劑進行拌種(藥物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03-0.04%)。
(2)麥苗返青期,噴施33%井岡·蠟芽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500倍液,或50%甲基立枯靈300倍液,重點噴施麥株下方的發(fā)病部位。
3、全蝕病
(1)用20%三唑酮(粉銹寧)乳油50毫升兌水2-3公斤,然后拌麥種50公斤,拌后堆悶2-3小時再播種。
(2)小麥播種后20-30天,畝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200克兌水60升,順壟噴灑,翌年返青期再噴1次。
二、小麥黃葉病是什么原因?
1、土壤偏酸
(1)過量使用化肥,田間土壤呈偏酸性,此時小麥對水肥的吸收能力下降,并出現(xiàn)根系發(fā)黑、植株發(fā)黃等癥狀。
(2)針對此問題,可畝施50-70公斤生石灰(或50-100公斤草木灰)中和土壤酸性。
2、澆水過多
(1)小麥出苗后澆水過早,或澆水過于頻繁,導致水分滲透過慢,麥苗長期浸水,因受淹而發(fā)黃。
(2)土壤長期浸泡在水中形成鹽漬化,不利小麥的正常生長,此時小麥也會發(fā)黃。
3、干旱缺墑
(1)底墑不足,小麥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無法滿足需求,導致葉片變黃,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2)田間表現(xiàn)為植株發(fā)黃情況較一致,分蘗速度慢,生長緩慢或停滯,新葉短小,根小且細。
(3)針對此問題,可搶墑播種,結合澆水畝施尿素7-8公斤。
4、小麥缺素
小麥缺少氮、磷、鉀、鈣、鐵、鎂等元素均會導致苗期出現(xiàn)黃葉,比較常見的是缺氮、缺磷。
(1)缺氮:植株矮小細弱,分蘗少而弱,幼苗葉片發(fā)黃;此時可在返青期畝施5公斤尿素,起身拔節(jié)期后再畝施12-15公斤尿素。
(2)缺磷:小麥的次生根和分蘗量減少,葉色暗綠,葉尖發(fā)黃,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此時可畝施10公斤二銨,或45-50公斤過磷酸鈣。
5、密度過大
田間的小麥密度過大,水肥爭奪較激烈,且影響到光合作用,導致苗黃弱苗。
6、藥害影響
(1)除草劑使用不當,引發(fā)藥害,導致小麥發(fā)黃。
(2)針對此問題,可噴施葉面肥、調節(jié)劑、解毒藥物,或結合灌水增施分蘗肥,這樣可刺激麥苗生長,減輕藥害。
7、受到凍害
(1)持續(xù)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導致葉片發(fā)黃。
(2)針對此問題,可在寒流來臨前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8、氣候因素
(1)低溫、大風、霜凍等不良天氣造成黃葉。此類情況和天氣變化相關,受害范圍較大,整塊田地表現(xiàn)較為一致。
(2)癥狀較輕時不用防治,情況嚴重時可追施速效肥料,以促進植株生長。
9、秸稈粉碎不徹底
(1)耕作層未達到20厘米,且秸稈還田時未進行徹底粉碎,導致小麥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的稈上,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繼而造成植株發(fā)黃。
(2)針對此問題,可適當澆水,踏實土壤,并增施氮肥,以加快秸稈的腐爛速度,促使幼苗根系下扎。
(3)整地時要深耕深翻,將*塊徹底粉碎。每隔3年深耕1次,翻耕深度要達到25厘米。
10、病蟲害原因
麥蚜、紅蜘蛛、地下害蟲均會導致麥苗發(fā)黃。
(1)蚜蟲:播種前,用60%苯甲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拌種(藥種比為1:300);發(fā)病時,噴施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
(2)紅蜘蛛:若蟲害發(fā)現(xiàn)時間較早,可畝用50-60毫升2.5%聯(lián)苯菊酯乳油(或10-15毫升5%阿維菌素乳油)兌水噴霧;如果大量發(fā)生,可噴施10%阿維·噠螨靈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阿維·螺螨酯懸浮劑1500倍液等藥物。
(3)地下害蟲:用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淋灌根。
小麥發(fā)黃不僅影響小麥生長,嚴重可能影響小麥增產,為確保小麥產量,小麥發(fā)黃后要及時分析發(fā)黃原因,并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快速使其苗情升級轉化,以利恢復正常后在根據(jù)實際情況噴施除草劑進行化除為宜。
關于小麥黃葉病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