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種香菇防止幼蕾死亡的措施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6915人閱讀
在香菇的栽培過程中,不少種植戶常會采用催蕾技術,以此來提高香菇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但催蕾催不好也容易導致不出菇,影響產(chǎn)量以及效益,因此得注意好方法才行。那么香菇催蕾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下吧。
1、自然催蕾法
將浸泡后的菌袋排入菇棚,加強通風和光照,不要任何輔助措施,數(shù)日后即可自然現(xiàn)蕾。
2、配液催蕾法
用定量水桶或水池,配制0.3%的尿素溶液,將配液注入擺好菌棒的池內(nèi),浸沒菌棒5-10厘米,保持水位1小時。
3、變溫催蕾法
拉大菇棚溫差,以實現(xiàn)低溫變溫催蕾,溫度在8℃-22℃時,是催蕾合適溫度。因此溫差必須拉大到10℃以上,干濕差15%,連續(xù)處理3-4天菌絲便可互相紐結成原基。
4、強光催蕾法
對棚內(nèi)地面澆水,使之保持較高濕度,然后,揭開草苫等遮陰覆蓋物,使棚內(nèi)進入直射光,對菌袋進行強光刺激,很快即有菇蕾現(xiàn)出。但要密切觀察溫度變化,一旦棚溫達到30℃時,即應立即遮陰,并向棚頂噴水降溫。
5、植物生長素催蕾法
在菇蕾形成前采用噴霧或浸液的方法,推薦的植物生長素有:25微升/升檸檬酸、10微升/升三十烷醇、20微升/升赤霉素溶液、20微升/升吲哚乙酸、20×10-6萘乙酸等。都有促進香菇子實體分化的作用,并能提早出菇。
6、注意事項
(1)催蕾期間要防止空間濕度過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響子實體原基的形成。
(2)為使菇蕾正常生長,菇棚溫度要保持在5-22℃,相對濕度降到80%左右,并有一定散射光照。
(3)當菇蕾長至0.5-1厘米或微微頂起袋膜時,沿菇蕾周邊用利刃割破袋膜2/3,使菇蕾自由長出。
以上就是有關香菇催蕾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內(nèi)容分享,建議大家可熟練掌握好,同時結合自身的種植條件,合理利用正確的催蕾方法,以此來達到高產(chǎn)的目的。
關于香菇催蕾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