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小麥防寒措施
惠農網·農技學堂
23689人閱讀
小麥在我國種植面積很廣,是我國三大主糧之一,進入九月后,關于小麥的很多準備工作要開始做了,下面就來說說9月小麥種植管理要點。
1、選擇品種
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種植豐產性狀好、抗逆性強的抗(耐)性小麥品種,避免種植高感、易感的小麥品種。選用健康良種,加強小麥種子檢疫,避免自留種。
2、播種時間
對于小麥莖基腐病等根莖部病害發(fā)生重的地塊可加大播種量,適當推遲播期,但最晚播種時間應在霜降前2-3天。適時清除田間雜草,低洼地塊雨后及時排澇,適期澆越冬水,有條件的地塊麥田可間作二月蘭、油菜等天敵載體植物,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草發(fā)生、利于小麥生長的田間小氣候,控制病蟲危害。
3、藥劑拌種
根據小麥病蟲害發(fā)生情況,科學選用藥劑進行包衣或拌種,必要時可對市購種子進行二次拌種(包衣)。防治小麥根腐病、紋枯病、莖基腐病等根莖部病害,可選用含有咯菌腈、苯醚甲環(huán)唑、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環(huán)唑等成分的單劑或復配制劑;防治蠐螬、金針蟲、螻蛄等地下害蟲,可選用噻蟲胺、噻蟲嗪、吡蟲啉、辛硫磷等進行拌種或包衣,兼治苗期紅蜘蛛、麥蚜等;多種病蟲害混合重發(fā)生地塊,可使用多種殺蟲劑和殺菌劑復配的拌種劑或種衣劑進行拌種或包衣。有條件的地塊可推廣以枯草芽孢桿菌為主的微生物菌劑以及蕓苔素內酯、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誘抗劑防治種傳、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提高作物抗病蟲能力。
4、適墑播種
小麥播種時耕層適宜墑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0%—75%,在適宜墑情條件下播種,能保證一播全苗,次生根和種子根及時長出,并下扎到深層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
5、防治病蟲害
秋苗期注意查治蚜蟲、紅蜘蛛、地下害蟲、莖基腐病、紋枯病、銹病等,在病蟲害發(fā)生趨重時,對早發(fā)病田進行施藥防治,打點保面。防治蚜蟲,可用含吡蟲啉、噻蟲嗪、高效氯氰菊酯、苦參堿等成分單劑或復配制劑;防治地下害蟲,可用噻蟲嗪、辛硫磷顆粒劑,撒施后劃鋤覆土;防治苗期早發(fā)病害,可選用三唑類藥劑。
6、科學除草
在雜草2-4葉期前、小麥3-5葉期后或基本出齊時進行,選擇微風或晴朗無風、且最低氣溫不低于5℃時的天氣,以上午9點至下午4點之間施藥為宜。防除闊葉雜草,可選用噻吩磺隆、雙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雙唑草酮、唑草酮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防除禾本科雜草,可選用氟唑磺隆、炔草酯、啶磺草胺、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靈、甲基二磺隆等及其復配制劑。除草劑使用時應注意進行二次稀釋,避免漏噴、重噴。
以上就是關于9月小麥種植管理要點的介紹了,小麥秋苗期和播種期是多種病蟲草害開始侵染危害的關鍵時期,要注意防治病蟲害,提高小麥產量。
關于9月小麥種植管理要點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