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高效養(yǎng)殖黃顙魚技術
惠農網·農技學堂
11381人閱讀
黃骨魚學名叫黃顙魚,為溫水性魚類,適應性較強,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養(yǎng)殖效益。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養(yǎng)殖黃骨魚的方法,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選擇水池
選擇靠近水源、進水排水方便、水面面積1-3畝、水深1-1.5米的池塘,安裝好進水口和排水口柵欄,清淤消毒后,每畝水面放每尾重10-20克的黃顆魚魚種3000尾左右。
2、消毒處理
為防止魚病,魚種下塘前必須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用2%敵百蟲溶液浸洗10-15分鐘或2%-4%的食鹽水浸洗魚種4-5分鐘。
3、投喂管理
日投量為魚體重的5-6%,池中設置2-3個食臺,食臺設置在離池底10-20厘米處。投喂飼料要做到定質、定量、定位、定時,看天氣、看季節(jié)、看水質、看攝食情況的原則,定期對食臺清整消毒,每10-15天連續(xù)投喂2-3天藥餌。
4、溫度管理
一般在11度以下的溫度下就很少進食了,最適合進食的溫度是25到28度之間,但是常見的15度到20多度都是能正常進食的。如果遇到高溫30度以上進食很少,受到一定影響,但是通常在零度左右到38的樣子的水溫都是能生存的,沒有生命危險。最好要保持正常溫度和正常水溫,一般外面溫度跟水中不一樣。
5、水質調控
一般10-15天注換水一次,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高溫季節(jié)每3-5天注換水一次,換水量為10-20厘米。飼養(yǎng)期間每10-20天用生石灰和強氯精等藥物輪換全池遍撒1次。
6、日常管理
黃顙魚有畏光性和集群性,因此,可在池水中深水處設置遮蓋物,一般用設置遮光布、竹席等,移植水花生,水葫蘆等水生植物,面積為池中面積的1/10。
7、注意事項
每天進行巡塘,注意水中活動情況,比如攝食、游動、集群等,并作好記錄,每10-15天在配合飼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制成藥餌投喂,以防病害發(fā)生。
以上就是養(yǎng)殖黃骨魚的方法,黃顙魚養(yǎng)殖時間比較長,冬季生長緩慢,要想生長快一些,要保持合適的溫度,以及合理的飼料投喂或選擇合適的投喂方式,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關于養(yǎng)殖黃骨魚的方法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