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幾月份播種?
惠農網·農技學堂
21905人閱讀
大蔥是許多家庭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調味作物,然而,一些人在種植大蔥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如移栽定植后蔥苗生長緩慢、葉片發(fā)黃、長勢不佳、蔥白短小以及產量低下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往往是由于我們在大蔥種植過程中的管理不當所導致的。只要掌握大蔥栽種和管理的技巧,這些常見問題就可以輕松避免或減輕。那么大蔥怎么種植才能又粗又壯?
一、種植前準備
環(huán)境條件:大蔥的生長喜好溫暖的氣候,不喜歡高溫和強烈的陽光。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3-25℃。在現代種植技術中,大蔥可以春播、夏播、秋播,但秋季播種的大蔥品質最佳,春季播種次之。大蔥的耐寒性較強,即使在低溫環(huán)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生長。例如,在麥秸覆蓋下,大蔥可以安全越冬。因此,秋天種植的大蔥可以持續(xù)到年后。盡管大蔥可以在多種土壤環(huán)境中生長,但為了使大蔥長得粗壯,我們應盡量選擇土層肥厚、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避免選擇貧瘠、黏重、強酸堿的地塊。在選擇地塊時,要注意避免重茬種植??梢赃x擇近兩三年內沒有種植過蔥姜蒜、禾本科作物的農田進行種植,以減少大蔥受到病害的影響。
整地與松土:在種植大蔥之前,需要清理地塊中的秸稈、殘葉等,以減少蟲卵和病蟲的藏匿。清除雜草后,進行深耕,深度約為25-30公分,并晾曬數日。在此期間,可以施撒殺蟲劑或生石灰、草木灰進行消毒。
種子選擇與處理:選擇大蔥品種時,要注重其抗病性、耐熱性和耐寒性、抽薹期、耐儲藏性以及產量。例如,章丘大蔥、中華巨蔥和盛京一號都是優(yōu)質的大蔥品種。根據蔥白的長度,大蔥可分為長白型和短白型兩種。例如,章丘大蔥的蔥白長度為55-60厘米,中華巨蔥的蔥白可達75-80厘米,盛京一號的蔥白為50厘米左右。不同品種的大蔥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適應性,可以根據當地環(huán)境和地塊特點選擇適合的品種。商品性好的大蔥通常具有較長的蔥白,因此建議種植長蔥白品種。
在播種前,需要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曬一天,然后放入30℃的溫水中浸泡5小時。隨后,用白布包裹種子,放在室溫下催芽。當80%的種子露白后,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二、定植前管理
育苗移植:大蔥種子首先被播種在苗床上,等待大蔥長到約25厘米時,再被移植到大田里種植。這個苗床種植階段對大蔥的生長非常關鍵。在播種前,需要先在苗床上開溝,溝的深度約為15厘米,寬度為2-3厘米,兩個溝之間的距離約為30厘米。種子被淺埋在溝里,等待大蔥出苗即可。
苗期管理:大約一周后,大蔥就會出苗。為了讓大蔥在苗期長得好,可以沖施尿素水或每畝施用一噸的腐熟農家肥,撒在壟溝中并澆水,以滿足大蔥苗期的生長需求。考慮到此時氣溫可能有所降低,早晚溫差可能會較大,大蔥幼苗上可以覆蓋一層秸稈,以更好地保溫和保濕。當蔥苗長到約2厘米時,就需要澆水,每3-5天澆一次清水,以避免因干旱導致長勢差。當蔥苗長到約8厘米時,可以噴施15%的腐熟糞尿或0.3%的尿素水,以加快蔥苗的生長速度。
起苗技巧:當大蔥長到25-30厘米時,就可以起苗并移植到大田中。起苗前1-2天澆透水,以方便起苗。起苗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需要帶土起苗??梢允治沾笫[根部,輕輕地拔起,以避免蔥苗根部受損。在起苗時,需要將長勢弱、有病的苗清理掉,留下健康的壯苗和旺苗。此外,為了幫助蔥苗在大田內快速適應生長,需要將蔥葉部分剪掉8-10厘米。這樣既可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又可以減少營養(yǎng)損耗,確保蔥苗在大田內能夠快速適應新的生長環(huán)境。
三、田間管理
定植管理:為了使大蔥生長得健壯、直立,定植是一項關鍵步驟。首先,定植時間應選擇在晴天下午或陰天進行,以避免強烈的光照導致移栽后的大蔥萎蔫和存活困難。在種植深度上,有句農諺說“深栽蔥、淺栽蒜”,因此大蔥種植應盡量深一些,這樣可以使蔥白部分長得更長。當進行定植開溝時,溝的深度以蔥白高度的一半最為合適,而行距則以蔥白高度的1.5倍為最佳。例如,盛京一號的蔥白普遍為50厘米,那么開溝深度應為25厘米,行距則為75厘米。這樣可以確保大蔥生長得更好。至于大蔥的定植密度,需要根據土壤肥力、品種特性等因素來決定。對于高白型品種,每畝可種植1.8萬到2萬株;而對于矮白型品種,每畝可種植2萬到2.2萬株苗。
定植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定穴插栽法,另一種是溝內排蔥法。使用定穴插栽法時,將大蔥插入穴內并扶正定植,這種方法適合蔥白較長的品種。而溝內排蔥法則是在開一條長溝中將蔥苗均勻放置在里面,適合蔥白粗短品種。目前,山東的主產區(qū)流行一種“大壟距、小株距”的寬壟雙行種植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大壟的間距為65-70厘米,小壟的間距為50-55厘米,而株距為6厘米。這種種植模式可以保證栽種密度,使大蔥高產,并且確保大蔥有足夠的通風和采光條件。然而,在移栽時需要注意的是,蔥苗必須擺正,這樣才不會長出彎曲的大蔥。很多人可能會發(fā)現,有些大蔥在溝內擺放時是斜的,導致蔥白部分逐漸長彎。因此,建議采用“定穴插栽法”,這種方法可以保證大蔥直立地插入地下,蔥白部分不會彎曲,從而確保大蔥的商品性良好。
澆水管理:為了使大蔥生長良好、產量高,澆水是一項需要掌握的技術。在前期,大蔥生長所需的水分不必太多,應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當土壤變得干旱時再進行澆水,并一次澆透。這樣做可以促進大蔥生根和壯棵,為后期的高產打下基礎。當大蔥進入假莖旺盛生長期時,所需的水分會適當多一些,但這需要根據雨水和土壤的情況來決定。通常每7-10天澆水一次,但如果雨水過多則可以延遲澆水。保證土壤濕潤即可。在此期間,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證大蔥旺盛生長,同時也有助于蔥白的膨大生長,對提高品質有很大幫助。然而,在大蔥成熟前的7-10天內不能再澆水了。這樣可以確保蔥白積累養(yǎng)分、提高品質并避免采收后的大蔥變得軟爛。
培土管理:為了讓大蔥的蔥白長而直,培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通過培土可以讓大蔥擁有更長、更粗的蔥白并防止其倒伏和彎曲。培土共進行三次:第一次是在大蔥苗高30-35厘米時進行,此時培土約5厘米即可;第二次是在苗高40-45厘米時進行,此時培土8-10厘米即可;最后一次培土是在成熟前25天左右進行,培土約6-8厘米。在進行培土時最好選擇下午進行。此時培土不會損傷到大蔥的主體部分而且培土時不能蓋住大蔥的芯葉否則可能導致大蔥腐爛。
追肥策略:為了確保大蔥的高產,精準的追肥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一次培土時,可以施用1000公斤/畝的有機肥或50斤復合肥,并用培土將肥料覆蓋住,以滿足大蔥正常生長的需求。第二次追肥可以和第二次培土相結合,此時是大蔥蔥白快速生長的時期,營養(yǎng)供應充足可以確保蔥白增高、增重、增粗。每畝地可以施用50斤三元復合肥和180斤酵素菌肥。第三次追肥可以和第三次培土同時進行,每畝施用40斤硫酸鉀和50斤硝酸鈣,這次追肥的目的在于促進蔥白長高,提升品質。
除了土壤追肥,在大蔥的生長過程中,也可以適當進行葉面噴肥。葉面肥主要包括微量元素肥和生長調節(jié)劑。例如,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及多種微肥氨基酸肥,可以確保大蔥長得壯、蔥白長。
病蟲害防治:在大蔥的生長季節(jié),需要密切防范霜霉病、黃矮病、軟腐病、蔥薊馬和菜葉蛾等病蟲害。為了有效防治病害,可以噴施75%的百菌清1000倍液,生長期間噴施2-3次,每隔一周噴一次。針對蟲害,可以噴施敵百蟲噴霧,同樣噴施2-3次,每周一次。
在大蔥的生長過程中,還需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這樣可以減少病蟲害的潛伏環(huán)境。仔細對農田進行巡查,一旦發(fā)現病害要及時噴施農藥,避免病害擴大。
采收方法與儲存:為了確保大蔥的品質和避免中空問題,需要及時進行采收。一般來說,當蔥白長度達到30公分以上、莖稈粗度達到2公分左右時就可以進行采收。具體采收時間大約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之間,此時如果采收過晚可能會遭遇凍害,而提前采收則可能會影響產量。
在采收時,需要將大蔥連根拔起并清理干凈,不能傷害到大蔥的莖葉,否則不利于后期的儲藏和品質保持。采收后的大蔥需要晾曬1-2天,然后才能打捆放入倉庫冷藏。根據市場行情適時出售。
綜上就是大蔥的種植要點介紹,只要合理掌握了大蔥的種植技巧,其實一些經常會碰到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關于大蔥怎么種植才能又粗又壯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