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如何進行越夏管理?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xué)堂
15379人閱讀
黑木耳是一種真菌,可以用來炒,也可以用來涼拌。因為它的口感脆爽,營養(yǎng)豐富,大家都非常喜歡,其經(jīng)濟價值也很高,不少農(nóng)戶都想種植,下面就來說說黑木耳種植技術(shù)菌種培育方法。
一、菌種培養(yǎng)
1、母種培育
①母種培養(yǎng)基配方: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水100ml。
②制作方法:將200g馬鈴薯切成薄片,加水100ml煮開15-30分鐘,用4層紗布過濾,取濾液后加水補足100ml。加入20g瓊脂攪動至溶化,再加入20g葡萄糖攪動至溶化。將培養(yǎng)基裝入試管,高度為1/5-1/4,塞上棉塞,用牛皮紙包扎成捆,放入高壓鍋內(nèi)滅菌。維持壓力在.15Mpa下滅菌40分鐘,待壓力表回到零后取出試管,擺成斜面讓其冷卻凝固。
③接種、培養(yǎng):將滅菌好的試管在接種箱內(nèi)進行無菌操作接種,然后置于恒溫26℃下培養(yǎng),10天后菌絲可長滿斜面。
2、原種、栽培種培育
①培養(yǎng)料配方(重量):鋸末85%,麥麩15%,外加石膏1%,葡萄糖1%,水130%,PH值中性。
②制作方法:按配方將料水混合均勻。原種裝瓶后高壓滅菌,壓力.15Mpa維持2-2.5小時。栽培種裝袋后常壓或高壓滅菌,常壓滅菌溫度為100℃,時間維持12小時以上。
③培養(yǎng):將滅菌好的瓶子或袋子在接種箱內(nèi)進行無菌操作接種。原種使用試管中的母種接入,栽培種使用原種接入。接種完成后,在26℃的干燥、黑暗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大約25天菌絲可以長滿。
二、栽培料袋制作
1、栽培料配方(重量)
A配方:鋸末90%,麥麩10%,石膏1%,磷肥1%,水135%,PH值7。
B配方:鋸末70%,棉子皮30%,麥麩3%,石膏1%,磷肥1%,水140%,PH值7-7.5。
C配方:麥草粗糠60%,棉子皮40%,麥麩3%,石膏1%,磷肥1%,水140%,PH值7-7.5。
2、攪拌、裝袋:根據(jù)選擇的配方將料水混合攪拌均勻。使用20x40cm,3絲厚度的聚乙烯袋,一頭用塑料繩扎成活結(jié),另一頭裝滿料后套上套環(huán),袋子要裝硬實。
3、滅菌接種:裝好料袋后及時放入滅菌灶進行常壓蒸汽滅菌。滅菌時先用大火猛燒,等灶內(nèi)溫度達到100℃后維持12小時以上。滅好菌的料袋移入接種室或接種帳內(nèi)冷卻至30℃以下后按無菌操作規(guī)程進行接種。
4、發(fā)菌:接種好的菌袋在20-26℃的黑暗、干燥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菌絲。10天后每隔一星期翻袋一次,揀除污染和菇蠅危害的袋子。每隔3天噴一次殺蟲劑和滅菌劑,每星期使用臭氧消毒器清新空氣一次。25-30天后菌絲長滿全袋時,增加光照10天左右以刺激原基形成。
三、出耳管理
1、耳場搭建:整平耳場地面,鏟除雜草,四邊栽上水泥樁,用12-14號鐵絲繃緊。架上遮陽網(wǎng),暫時推到一邊備用。
2、擺放耳袋:根據(jù)耳場的特點,確定好作業(yè)畦的方向、道路和水源等。每個作業(yè)畦橫向首尾相接平擺8袋,縱向袋間距10cm,畦間距50-60cm。作業(yè)畦的寬度為2m,長度最好在50m以內(nèi),以確保自動噴霧管可以將水噴到邊緣的耳袋上。
3、出耳管理:噴水時要根據(jù)子實體大小和生長情況,少量噴灑但頻率較高。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90%-95%,溫度控制在18℃-24℃。隨著耳體的增大,噴水量逐漸增加。注意天氣預(yù)報,在陰雨天氣前提前曬干耳,下雨時蓋上薄膜,等雨過后及時采收。如果子實體停止生長,可能是噴水量過大,應(yīng)停止噴水2-3天,讓陽光曬干后再噴水管理。溫度超過28℃時,停止噴水使耳片曬干,待下午溫度降至25℃以下時再噴水,晚上要多噴水。采收前要注意天氣預(yù)報,遇到陰雨天氣應(yīng)提前曬干耳,下雨時蓋上薄膜,等雨過天晴后及時采收。未達到采收標準的重新進行噴水管理幾天后,搶時采收。
四、采收、干制
①采收標準是耳片充分展開,耳根變細,約八成熟時即可采收。采收方法簡便,左手托起耳袋,右手將木耳抹進筐子中,無需剪根。
②采收后可以自然晾干,如果天氣不好則需使用烘干機或土烘爐進行烘干。
以上就是關(guān)于黑木耳種植技術(shù)菌種培育方法的介紹了,種植戶栽培黑木耳,把營養(yǎng)料裝袋,經(jīng)過消毒以后,就要對菌袋進行培養(yǎng),促進菌絲生長,盡快長出子實體。
關(guān)于黑木耳種植技術(shù)菌種培育方法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