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葡萄管理要點
惠農網·農技學堂
5142人閱讀
葡萄是很多朋友愛吃的一種水果,種植的果農朋友也多,但其實想種植除高品質高產量的葡萄還是不容易的,葡萄生長過程中對溫度、氣候、雨水的要求都非常高,下面學習一篇葡萄種植與管理全套技術。
1、栽種時間
春季種植葡萄苗時,3月份較為適宜,露天種植需搭建棚架以抵御風雨。若選擇秋季種植,則在7月中旬至8月進行,時間較長于春季。秋季種植的葡萄苗結果較早,大約在第二年就能大面積結果。通常,葡萄苗種植后需2-3年才能結果,不同品種間存在差異。
2、栽植技巧
在栽植前,應對苗木進行適當修剪,去除枯枝,保留3個或以上嫩芽,將過長的側根剪短,保留根部約15厘米。修剪后,將苗木在清水中浸泡一天,或用腐熟的農家肥與水混合的液體浸泡。浸泡有助于苗木在運輸過程中長時間缺水后迅速補充水分,更快適應環(huán)境,提高成活率。
栽植時挖穴,每隔0.5米挖一個30厘米深的淺穴。將修剪和浸泡后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中,根系向四周展開,擺放在圓形土堆上,避免圈根,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然后回填四周表土,一邊回填一邊踩實根系周圍的土壤。嫁接苗覆土至嫁接口下部1厘米處,扦插苗以跟頸部與栽植溝面平齊。栽植后充分澆水,待水滲透后再覆土,避免根系外露。定植時不要在定植穴內放入農家肥或化學肥料,以防燒苗。
種植后,使用黑色地膜覆蓋,以保持土壤肥力,防止水分流失,抑制雜草生長,維持地面溫度,加速葡萄生長。在干旱地區(qū),栽植后用沙壤土培土至超過最上一個芽眼2厘米的高度,以防芽眼抽干。隔5天再澆水一次,以確保苗木成活。最好采用地膜覆蓋,有利于提高地溫和保墑,促進根系生長。
葡萄苗出土后,開始追肥。果苗期主要施氮肥,以促進根部生長,修復根部損傷,使植株定型。施肥后要及時澆水,保持水土濕潤。生長后期要減少澆水量和次數,并注意雨季排水。
葡萄樹苗容易受到黑痘病和白腐病的影響,后期易受霜霉病侵害。發(fā)芽前交替噴灑石硫合劑,共噴6-7次。苗木長至8片葉時,噴一次除菌靈。同時,定期清理果園,剪除病枝、病果,降低病害發(fā)生。
3、修剪與定枝
苗木定植后,抹芽、定枝和摘心工作至關重要。當芽眼萌發(fā)后,嫁接苗應迅速抹除嫁接口以下部位的萌發(fā)芽,以防止萌蘗生長消耗養(yǎng)分,影響接穗芽眼的萌發(fā)和新梢生長。當苗木長到20厘米高時,根據栽植密度和整形要求進行定枝和疏枝,抹除多余枝椏,保留強壯枝椏,使養(yǎng)分集中供給有利于植株生長。
4、施肥
早期豐產栽培技術的關鍵在于肥水管理。當新梢長至30~35厘米時,距離苗木30厘米處環(huán)狀開溝,追施氮肥(尿素)每667平方米15~20千克。施肥后立即澆水,澆水后及時松土。由于定植苗木根系較小,吸收營養(yǎng)元素的能力有限,因此要勤施薄肥,每年2~3次即可。追肥時間間隔20~30天,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隨著苗木生長,開溝位置要適當外移,并根據苗木生長情況適當調整施肥量。施肥后要及時澆水、松土和中耕除草。
5、搭架
當苗木長出10~12片葉子(卷須開始出現)時,開始綁枝,隨著苗木生長不斷進行綁扎。
6、摘心
苗木長到1米高時,進行主梢摘心和副梢處理。首先抹除距離地面30厘米以下的副梢,其上副梢一般留1~2片葉子反復摘心,較粗壯的副梢可留4~5片葉子反復摘心以控制生長。當主梢長度達到1.5米時再次摘心。在北京地區(qū),管理良好的苗木在9月上旬可長至約2米高,還需進行最后一次主梢摘心。通過多次反復摘心,有助于促進苗木加粗、枝條木質化和花芽分化。
7、病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包括綠盲蝽、葡萄癭螨(毛氈病)、金龜子;主要病害有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和霜霉病。要根據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適時、針對性地使用藥劑,并科學使用各種化學藥劑。
8、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時,在充分成熟且直徑在0.8~1厘米的部位進行剪截(結合整形要求決定剪留長度)。主梢上抽發(fā)的副梢粗度達到0.5厘米時,可留1~2個芽短截,作為來年的結果母枝。清除落葉、枯枝和雜草,并結合冬季修剪剪除帶病菌的枝條。
綜上就是葡萄種植管理的要點介紹,具體到不同地區(qū)以及不同品種其種植方案肯定是會有區(qū)別的,建議大家結合實際情況參考。
關于葡萄種植與管理全套技術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