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观不卡9,亚洲最新中文字幕aⅴ天堂,久久五月天国产片,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style id="jeovv"><u id="jeovv"></u></style>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30日 11:00:00

    干旱年份灌漿結實期小麥如何管理?

    發(fā)布時間:2025年04月30日 11:00:00 來源:惠農網農業(yè)專家投稿 作者:姚友華 閱讀量:18206
    導讀:去冬以來,淮河流域干旱少雨,給各種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近來田間的正處于灌漿結實期的小麥,因干旱加之高溫,有不少地塊的麥穗有干枯的現(xiàn)象發(fā)生。

    去冬以來,淮河流域干旱少雨,給各種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近來田間的正處于灌漿結實期的小麥,因干旱加之高溫,有不少地塊的麥穗有干枯的現(xiàn)象發(fā)生。

    干旱年份灌漿結實期小麥如何管理?-圖片版權歸惠農網所有

    據(jù)田間觀察,這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前茬秸稈還田,沒有完全埋入土壤,小麥的根系扎在粉碎的稻草上面,偶遇干旱、高溫等天氣,小麥田間吸收水份蒸騰量加大,導致這部分小麥干枯。二是蚜蟲危害,造成小麥干枯。由于今年干旱少雨天氣對蚜蟲發(fā)生及為有利,許多群眾說是蚜蟲難治,甚至還有人怪到農藥效果不好,與經銷商吵的不可開交,實際并不是農藥問題,而是群眾防治過程中的用水量和農藥配比,以及天氣干旱的原因造成的。

    干旱年份灌漿結實期小麥如何管理?-圖片版權歸惠農網所有

    目前管理技術對策上,有的大戶采取田間漫灌的方法田間泵站直接灌水,本人認為不可取。農諺說:寸麥不怕仗水,尺麥就怕寸水。說的是麥子剛剛鉆出芽在起身拔節(jié)前,即使再大的降雨或者大水淹灌,小麥都不怕水;但是當麥子生長到起身拔節(jié)楊花灌漿成熟時,即使很少的水,都會引起麥子根系發(fā)黑,失去話力,導致青枯死穗等病蟲害發(fā)生。

    干旱年份灌漿結實期小麥如何管理?-圖片版權歸惠農網所有

    所以說灌漿結實期的麥子灌水一定要十分慎重,灌水不當可能使麥子在短時間內急速發(fā)黃甚至枯死,嚴重時絕收。加之水灌上去后,排水又不及時極容易造成小麥根際土壤長時間充盈水分,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小麥根系會因田間蒸騰量加大,呼吸耗氧增強,因缺氧小麥根系活力大幅度下降。就會出現(xiàn)上水后2-3天麥子發(fā)黃,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所以說麥田灌水抗旱,要權衡利弊滿足條件再動手。

    干旱年份灌漿結實期小麥如何管理?-圖片版權歸惠農網所有

    針對目前干旱和防止灌漿結實后期干熱風逼熟的實際情況,管理技術建議如下:一是抗旱。用移動式噴灌機,配備大動力的拖拉機驅動,每畝噴水20-30立方米,每天下午噴一次,連續(xù)噴3天。用抗旱水泵灌水的,可以采取進田水口慢進窨灌的辦法,讓水慢慢進入田間,開機提水2-3小時即停機,隔1小時后再開機提水,總之,讓水沿田間墑溝前進,不讓墑溝水漫上畦面;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澆水或滴灌。二是葉面補充營養(yǎng)液。用磷酸二氫鉀加腐殖酸或氨基酸水溶液肥混合兌水4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飛機飛防每畝噴施量要達到5-10升水,間隔3天再噴一次。通過這樣管理,能有效防止灌漿結實后期,小麥根系活力下降,免受干熱風的危害,減少災年損失。

    干旱年份灌漿結實期小麥如何管理?-圖片版權歸惠農網所有

    文章來源:惠農網農業(yè)專家姚友華

    相關專家問答
    查看更多
    相關專家推薦
    查看更多
    康靖
    康靖·高級農藝師 | 詳情
    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
    西平縣農業(yè)農村局
    3969咨詢量
    5789回復量
    擅長:擅長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限時免費提問
    姚友華
    姚友華·高級農藝師 | 詳情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qū)
    岔河鎮(zhèn)農技站
    9360咨詢量
    10971回復量
    擅長:擅長大麥,旱稻,小麥,大豆,其他糧油作物,水稻,農藥,肥料,西瓜,草莓,西紅柿等農作物種植。
    限時免費提問
    徐澤濤
    徐澤濤·高級農藝師 | 詳情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
    種子管理站
    3193咨詢量
    3891回復量
    擅長:擅長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技術指導。
    限時免費提問
    版權提示:惠農網平臺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若發(fā)現(xiàn)平臺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并處理。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農網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