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苗如何進行喂養(yǎng)?需要喂預防藥嗎?
惠農網·農技學堂
22549人閱讀
在農村,大鵝養(yǎng)殖多采用散養(yǎng)粗放模式,以放牧為主,這種綠色養(yǎng)殖方式不僅契合自然規(guī)律,還能產出味美、高蛋白低脂肪的鵝肉,深受消費者喜愛,養(yǎng)殖效益也逐漸攀升。下面學習一篇鵝的養(yǎng)殖技術。
一、鵝舍的建造
雛鵝的體溫調節(jié)能力較弱,因此育雛舍必須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確保舍內干燥。同時,要預留通氣排風口,保證空氣流通順暢且不漏風。窗戶面積與舍內地面的比例以(1∶10)~(1∶15)為宜,屋內高度約2米。舍內地面應比舍外高出25~30厘米,育雛床可用木板或塑料網搭建,中間用木板或絲網間隔成3~5平方米的小格。地面建議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便于沖洗消毒,有效防止鼠害侵襲。舍內還需配備供暖設備,并確保周圍環(huán)境安靜。此外,在育雛舍前建造運動場,場地應平坦且略向溝傾斜,以防雨天積水。舍內設置排水溝,將水槽置于排水溝上,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溝中。溝上鋪設鋁絲網或木條,舍內劃分成若干小間,每間面積12平方米,可容納50只鵝。
二、育雛期飼養(yǎng)管理
①飲水與開食:雛鵝出殼12~24小時后即可開始飲水與開食。飲用水應使用25℃左右的涼開水,并在水中加入0.05%氯化鈉和0.1%的葡萄糖水溶液,供雛鵝自由飲用。開食時,可將青菜、菜葉切成碎葉狀,拌入精料粉后放在食槽中引導雛鵝進食,2天后逐漸增加精料用量。
②溫度:溫度對雛鵝的生長至關重要。0~7日齡時,舍內溫度需維持在28~30℃,之后每天降低1℃,直至達到常溫。觀察雛鵝的溫度是否正常,也可依據其具體表現來判斷。當溫度適宜時,雛鵝會三五成群,表現活潑,靜臥無聲,糞便顏色呈棕褐色或青褐色條狀,略帶白色。
③密度:自溫育雛時,飼養(yǎng)密度應根據雛鵝的日齡進行調整。1日齡-7日齡,25~30只/平方米;8日齡-15日齡,20~25只/平方米;16~25日齡,15~20只/平方米。若采用火爐或地下煙道加溫育雛,1~10日齡,20~25只/平方米;11~20日齡,15~20只/平方米;21~30日齡,10~15只/平方米。
④濕度:育雛舍要始終保持干燥清潔,雛鵝最怕空氣和室內環(huán)境潮濕。因此,要勤換墊料,每天打掃糞便,保持干燥,濕度控制在60%~65%。
⑤下水與放牧:5~7日齡的雛鵝,可選擇在晴天、無風、溫度較高的時段,水溫27℃左右時,將鵝趕到淺水邊讓其自由下水,下水時間隨日齡增大逐漸增加。在溫度較高的季節(jié),1周齡的雛鵝即可放牧;溫度較低的季節(jié),雛鵝需在2周齡時才可放牧,放牧時氣溫不低于25℃。將鵝趕到草地上放牧,讓其曬曬太陽,適應環(huán)境。20~30日齡后,上午放牧3~4小時,下午放牧3~4小時,中午在舍內休息,并備有充足飲水供自由飲用。
⑥衛(wèi)生與疾病防治:要及時清潔衛(wèi)生,包括飲用水、水槽、料槽等用具及鵝舍、運動場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場區(qū),并定期消毒。疾病主要預防小鵝瘟和球蟲病。小鵝瘟的免疫程序為:1~3日齡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或小鵝瘟卵黃抗體0.3~0.5毫升/羽,7~10日齡注射小鵝瘟疫苗0.5毫升/羽,21日齡注射小鵝瘟疫苗0.5毫升/羽。在陰雨連綿、溫度較高的潮濕季節(jié),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球蟲藥。
三、育成鵝飼養(yǎng)管理
30~80日齡為中鵝期,主要以放牧為主,適當補飼少許精料,精料占日糧的10%左右??扇旆拍?,但要隨時關注天氣變化,避免暴風雨襲擊。若有水源條件,要讓鵝在水中自由沐浴嬉戲,這不僅有利于拉伸骨架、增強體質,還能減少疾病發(fā)生。炎熱的夏季,溫度較高,需在水源邊搭建遮陽棚,供鵝避熱休息。81日齡后的鵝進入后期,重點是育肥,全天放牧的同時,增加精飼料,精飼料以玉米、糠麩、豆粕、貝殼粉為主。
四、種鵝的特點
(1)明顯的季節(jié)性:鵝是季節(jié)性繁殖動物,一般每年4月到8月為母鵝的產蛋期。在繁殖期內,種鵝外觀表現為羽毛光潔、身體發(fā)育良好。母鵝會接受交配、產蛋,公鵝則性欲旺盛、交配頻繁。繁殖季節(jié)內,受精率也呈現周期性變化,通常繁殖季節(jié)初期和末期受精率較低,而產蛋中期產蛋率高時,受精率也較高。
(2)較強的就巢性:就巢性即母鵝產蛋后停產抱窩的特性。中國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通過人工選擇(自然孵化)培育出了抱性較強的鵝。分布于江蘇、浙江、安徽的“四季鵝”便是這種選擇的典型“品種”類型。
(3)固定配偶交配的習慣:家鵝繼承了其祖先一夫一妻制的習慣,但并非絕對。在規(guī)?;⒓s化養(yǎng)鵝模式下,這種單配偶習慣可能會發(fā)生改變。
(4)利用年限長:鵝的產蛋量在前3年隨年齡增長而逐年提高,到第三年達到最高,第四年開始下降。種母鵝的經濟利用年限為4~5年,種鵝群以2~3歲的鵝為主組群較為理想。
(5)繁殖規(guī)律與光照周期密切相關:利用光照周期的原理,采取科學的光照制度,可以實現種鵝反季節(jié)繁殖。
(6)繁殖性能低:主要表現為性成熟較晚,6~8月齡或9~10月齡才性成熟;產蛋量較低,每只鵝產蛋25~40枚或50~80枚;受精率和孵化率偏低,為60%~80%;不育現象較為普遍,尤其是公鵝,交配器官短、細、軟,交配能力弱,授精力差;留種時間對產蛋量有明顯影響,大部分地區(qū)12月至次年2月份間留種較適宜,1~2月份留種最佳。
總之,農村鵝養(yǎng)殖雖面臨諸多挑戰(zhàn),但只要掌握關鍵環(huán)節(jié),合理規(guī)劃養(yǎng)殖流程,就能有效提升養(yǎng)殖效益,實現綠色養(yǎng)殖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關于鵝的養(yǎng)殖技術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