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培草莓有哪些種植要點?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37097人閱讀
一提到灰霉病,果農(nóng)朋友們真是頭疼不已。不管怎么打藥,效果都不理想,病情總是反復發(fā)作。如果你都沒有認真了解過灰霉病,又怎么能準確識別并有效對付它?下面和大家一起學習下草莓灰霉病識別癥狀和防治方法。
一、草莓灰霉病的癥狀
草莓灰霉病幾乎可以危害草莓地上部分的所有器官,包括果實、花、果柄、葉片、葉柄等,其中以果實受害最為嚴重。不同部位的表現(xiàn)癥狀會有所不同。
果實癥狀:草莓快成熟的時候,容易感染灰霉病。最初果面上出現(xiàn)淺褐色水漬狀斑點,接著形成圓形或者不規(guī)則形褐色病斑,腐爛部分與正常部分的分界不明顯。環(huán)境比較濕的時候,腐爛迅速擴大,并會向果實內(nèi)部擴展,整個果實變軟爛掉,出現(xiàn)灰褐色霉層。天氣干燥的時候,感病的果呈干腐狀,變?yōu)榻┕?/p>
花器癥狀:花瓣容易感染灰霉病,染病后變褐,由水漬狀小斑點擴展為不規(guī)則的病斑,嚴重時整朵花和花序枯死?;ㄆ鞲腥緯苯右l(fā)果實發(fā)病。最近幾年發(fā)現(xiàn)溫室草莓出現(xiàn)新癥狀,染病萼片會變成紅褐色,花瓣變成粉紅色,逐漸感染果實,一旦濕度合適,就會開始產(chǎn)生霉層。最終導致果實停止發(fā)育,形成僵果,危害整個花序和花枝,使其變紅。
葉片癥狀:葉部發(fā)病多從葉緣開始,初期也是水漬狀斑點,隨后由葉緣向內(nèi)呈“V”字形擴展,接著形成灰褐色水漬狀大斑,有時會有輪紋。嚴重時擴展到整個葉片,導致葉片腐爛??諝鉂穸容^大時形成灰褐色霉層,葉柄感染初期顏色淺,后期褐色至暗褐色,并擴展為橢圓形病斑,濕度大時在葉片葉柄表面著生灰褐色霉層。
二、灰霉病為什么不好治?
繁殖速度快:灰霉病病菌繁殖速度快,治病能力超強。一旦侵入植物器官就會迅速表現(xiàn)癥狀,快速產(chǎn)生新的分生孢子。因此,病害一旦發(fā)生就意味著很容易爆發(fā),一定要早治!
病菌傳播途徑廣:灰霉病屬于氣傳病害,可以隨空氣、水流、傷口及衰敗花葉等方式進行傳播。尤其植株衰弱的時候,灰霉病就會乘虛而入危害植株生長。
病菌的生存能力強:灰霉病病菌既可以從活體的植物組織中攝取營養(yǎng),也可在死亡的殘體中生存,屬于半活體營養(yǎng)型病菌。其分生孢子可以在感病的植物組織中存活4-6個月,菌核的生存時間更長。因此其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都超強。
極易受環(huán)境影響:天氣是影響灰霉病發(fā)生速率的重要原因,灰霉病病菌喜歡比較冷涼的溫度(18-23℃)、很高的濕度(85%以上),以及陽光不好的環(huán)境。因此,連續(xù)陰天或降雨的天氣,灰霉病很容易爆發(fā)。
三、防治草莓灰霉病的關鍵技術
灰霉病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完全抗灰霉病的草莓品種,一般軟果形的日系草莓比較容易感灰霉病,而硬果形的歐系品種相對比較抗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等灰霉病發(fā)生后再打藥,往往已經(jīng)晚了,防治才是最好的辦法。說了這么多,那灰霉病到底應該如何防治呢?有哪些關鍵技術呢?
1、農(nóng)業(yè)栽培措施
種植前采用高溫悶棚或熏蒸處理對草莓棚室進行徹底消毒,減少菌源。
可與水稻、玉米、豆類輪作,不與黃瓜、番茄、辣椒、萵苣等容易發(fā)生灰霉病的蔬菜輪作。不與葡萄立體種植,避免灰霉病菌的相互傳染。
控制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
及時摘除棚內(nèi)枯葉、病葉和病果,并帶出大棚徹底銷毀,減少溫室內(nèi)的侵染來源。
2、生態(tài)防控
高壟栽培,壟面覆蓋黑色地膜或者銀黑雙色地膜,膜下鋪設滴灌管,節(jié)水的同時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降低周圍濕度,提高地溫,還可防止植株和果實與地面直接接觸,防止土壤中的病原菌直接侵染草莓。
合理的定植密度,一般每畝定植8000-10000株。每壟2行,“之”字形栽培,行距20cm,株距15-20cm。
3、生物防治
國內(nèi)用于防治灰霉病的生物制劑或植物源制劑有枯草芽胞桿菌1000億/g可濕性粉劑、寡雄腐霉100萬孢子/g可濕性粉劑、哈茨木霉3億/g可濕性粉劑、20%丁香酚水乳劑、20%乙蒜·丁子香酚可濕性粉劑、芽胞桿菌與氟啶胺復配、多抗霉素與丁子香酚混配。但在草莓應用上登記的生物制劑只有枯草芽胞桿菌可濕性粉劑、多抗霉素和20%/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水劑。
4、化學防治
嘧霉胺:通過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從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殺死病菌。
腐霉利:主要抑制菌體內(nèi)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
乙霉威:進入菌體細胞后與菌體細胞內(nèi)的微管蛋白結(jié)合,從而影響細胞的分裂,與多菌靈有交互抗性,一般不作為單劑使用。
菌核凈:殺菌內(nèi)滲作用,持效期長,對灰霉病主要在防效。
啶酰菌胺:可以抑制孢子的萌發(fā),且與其它殺菌劑無交互抗性。持效期很長,需要復配其他治療鏟除性的嘧霉胺等使用。
氟唑菌酰胺:SDH抑制劑,從作用機理看,是以保護預防作用為主,對霜霉病疫霉病效果也很突出。
唑醚氟酰胺: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混配殺菌劑,對白粉、灰霉和很多真菌都有防治效果。
異菌脲:二甲酰亞胺類,高效廣譜、觸殺型殺菌劑,抑制真菌孢子的萌發(fā)及產(chǎn)生,對病原菌各個發(fā)育階段均有影響。
丁香酚:植物源殺菌劑,對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等多種真菌病害有特效。效果發(fā)揮慢,成本較高,可以與腐霉利等化學藥劑混用或交替使用。
咯菌腈:吡咯類殺菌劑,殺菌廣譜,毒性低。作用機理獨特,與現(xiàn)有殺菌劑無交互抗性。
以上關于草莓灰霉病的知識和防治方法,你都掌握了嗎?如果大家在種植草莓的過程中還頭疼其他病害,也可以留言提出。
關于草莓灰霉病識別癥狀和防治方法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