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產(chǎn)卵有何前兆?
惠農網(wǎng)·農技學堂
49731人閱讀
稻蝦連作就是上半年養(yǎng)小龍蝦,下半年種一季水稻的綠色種養(yǎng)新模式。水稻的秸稈直接還田,能給下一季的龍蝦苗提供大量的生物餌料。這不僅會有效解決秸稈處理難題,還會讓產(chǎn)出的小龍蝦更加環(huán)保,那么稻蝦連作都有哪些技術要點呢?
一、冬閑稻田養(yǎng)蝦前的準備工作
1、田塊選擇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優(yōu)良、壤質土田塊,面積30至50畝,或更大一些,面積大,主要是便于集中管理和節(jié)約勞動力成本,宜選擇“三低三沿”(低產(chǎn)、低效、低洼、沿河、沿庫、沿湖)地區(qū)冬閑稻田。
2、稻田改造和建設用于養(yǎng)蝦稻田四周的田埂應加寬加高加固,做到田中可保水60厘米以上,結合加固田埂,使田塊四周開成環(huán)溝,溝寬1.5至2米,深0.6米。面積較大的田,中間應每隔30米左右開挖條狀蝦溝,溝寬1米,深50至60厘米(溝的布局以不影響機器耕作和收割為準)。環(huán)溝和中間溝,一是提高龍蝦秋冬掘洞幾率,保證來年春天獲得足夠的龍蝦苗種,二是便于放水、烤田、施藥,而不致于嚴重傷害龍蝦,使秋冬季有一定的親蝦存量,減少蝦種投放數(shù)量和成本。
3、徹底清除敵害,投放水草。蝦種(親蝦或稱母蝦)投放前10至15天,排干田水,每畝蝦溝面積用生石灰75公斤消毒,殺滅黑魚、黃鱔等害魚及小雜魚。消毒7天后,可在溝內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伊樂藻等,栽植面積占蝦溝20%左右。
二、種蝦放養(yǎng)
1、種蝦(親蝦)放養(yǎng)時間:當?shù)竟仁崭詈?將稻稈留在田塊中),田塊清理好后即可進水放種蝦。投放時間一般可從8月15日到10月10日。
2、蝦種放養(yǎng)密度及投放方法:投放每只25克左右的親蝦5至15公斤/畝,公母比例約1∶2(秋季自然水域中公母比例約為40∶60)。
3、種蝦放養(yǎng)注意事項
①稻谷收割后,應嚴禁鴨進入稻田。
②力爭早投種。當?shù)竟瘸墒焓崭詈螅瑧皶r淺灌水,及時投放,確保親蝦在田中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配、掘洞、抱卵,最早可在8月初開始投放。如果是第一年養(yǎng)蝦的稻田,由于稻田改造建設需要時間,投放時間可能延遲,可先行購進親蝦放入溝中暫養(yǎng),水稻收割后再往田中注水,散開親蝦。
③投放種蝦不宜過于集中,應在稻田內多點或均勻投放。
④應避免在強烈陽光直射和高溫時投放。
三、飼養(yǎng)管理
1、飼料投喂冬閑稻田養(yǎng)殖克氏螯蝦,在越冬前的這一段時間,一般不需投餌(高密度暫養(yǎng)時應適當投喂)。但在越冬后,應強化管理。在2月20日至3月5日(雨水至驚蟄)間開始觀察龍蝦活動狀況,并少量施用一些農家肥。如發(fā)現(xiàn)有龍蝦出洞活動或發(fā)現(xiàn)龍蝦苗,應開始投喂飼料。3月10日到5月底,這兩個多月應強化喂養(yǎng),投喂量根據(jù)田中龍蝦多少決定,當有龍蝦達到15至20克時應停止施肥,加大飼料投喂量,以龍蝦能吃完為度。飼料可以選擇米糠、小麥、玉米、菜餅、大豆粕、螺蚌肉等未加工的天然飼料為主,還應補充大量水草或優(yōu)質牧草等青飼料,以降低成本。投喂飼料會增加投入,但對提高龍蝦的規(guī)格、質量及產(chǎn)量非常有利,可大大增加總體效益。
2、水位控制龍蝦掘洞越冬前(即9至11月),稻田水位應控制在40厘米左右,以田間溝邊埂露出水面為準;當溫度達到15℃以下時,水位應逐步降低至10至20厘米,整個越冬期不得加深水位或干涸。越冬以后,水深控制在30厘米左右;進入4月中旬以后將水位逐漸提高至50至60厘米。
3、注意防逃和驅趕鳥類和防止老鼠進入危害龍蝦。
四、成蝦捕撈
冬閑稻田養(yǎng)殖龍蝦,起捕時間應集中在4月10日至5月30日。一般采用蝦籠(地籠)進行誘捕,回捕率可達80%以上。采取捕大(30克以上)留小的方式。同時將已成熟的小蝦(體色深紅)一起捕撈銷售。
五、池水排放
至耕種前一周時,開始排放池水,直至可耕種為止,捕撈可結束,轉入水稻種植。
以上就是稻蝦連作的技術要點詳解,稻蝦連作可以利用冬閑田種植一季稻再養(yǎng)殖一季小龍蝦,提高稻田的利用率,使種養(yǎng)效益成倍增長,是一種值得發(fā)展的農業(yè)新型種養(yǎng)模式。
關于稻蝦連作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