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春茬芹菜栽培的關(guān)鍵技術(shù)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4474人閱讀
芹菜是主要的葉菜品種之一,秋冬季可利用溫室進行保護地生產(chǎn)。秋冬茬芹菜上市時值元旦春節(jié)期間,處于蔬菜供應淡季,經(jīng)濟效益可觀,現(xiàn)惠農(nóng)網(wǎng)小編分享具體種植技術(shù)如下:
1 茬口安排
根據(jù)上市時間,秋冬茬芹菜于8月上旬至中旬進行育苗,苗齡60~70 d,10月上旬至中旬定植,75 d左右即可收獲。
2 品種選擇
北京地區(qū)種植本芹可選用津南實芹1號、棒兒芹、菊花大葉、嵐芹、馬廠芹菜、鐵稈芹菜等。西芹可選用意大利冬芹、嫩脆、高猶它52-70、佛羅里達638、文圖拉等品種。
3 育苗
3.1 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7~8 d進行。(1)消毒。用48 ℃恒溫水浸泡種子30 min,其間不斷攪拌,然后取出放入涼水中浸種。(2)浸種。在涼水中浸種24 h,浸種過程中搓洗幾遍,以利于種子吸水。(3)催芽。方法一是將浸泡過的種子用清水搓洗干凈,撈出瀝凈水分,用透氣性良好的紗布包好,再用毛巾覆蓋,放在15~20 ℃條件下催芽,一般經(jīng)過5~6 d,有30%~50%的種子發(fā)芽露白時即可播種;方法二是將浸種后的種子放入5 ℃左右的冰箱中,每天早晚用清水沖洗1次。2 d后將種子攤晾在光照環(huán)境中,每天用清水沖洗2次,每次沖洗后吹風5~10 min,以防種子表面水分過多,影響發(fā)芽。一般經(jīng)6~8 d即可發(fā)芽;方法三是用5 mg/L赤霉酸溶液浸種12 h,洗凈后再用清水浸種8 h,然后攤晾在15~22 ℃有光環(huán)境中,每天早晚用清水沖洗1次,種芽露出后即可播種。
3.2 播種
秋冬茬芹菜播種時間一般在8月上旬-8月中旬。定植667 m2大田需種量為80~150 g。播種方式分為條播和撒播2種。
因芹菜種子細小,播種時應摻一些爐灰或砂土便于播種。播種前澆足底水,按6~7 cm行距用鋤在畦面劃溝,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覆蓋0.3~0.5 cm厚細沙。播種最好在陰天或午后進行,以防烈日曬傷芽苗。
3.3 苗期管理
播種后覆蓋遮陽網(wǎng)來降低苗床溫度,以利于出苗。當前秋芹菜的管理要點里面提到的出苗前要保持苗床土壤濕潤,當幼芽頂土時,可輕澆1次水。小苗出齊以后仍保持土壤濕潤,每隔2~3 d澆1次小水,早晚進行。苗期溫度白天15~20 ℃,不超過22 ℃,夜間不低于8 ℃。幼苗長出3~4片葉時進行分苗,6~7 cm見方留苗1棵。也可用128孔的穴盤分苗。待苗5~6片葉時定植。本芹苗齡50 d,西芹60~70 d。
4 定植及田間管理
4.1 整地定植
10月上旬及11月上旬定植。定植前每667 m2施5 000 kg左右農(nóng)家肥,既可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又能補充微量元素。基肥撒施后再翻耙1遍,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然后起壟,壟距70 cm,壟高10~15 cm。
苗床在定植前1~2 d澆1次水,避免起苗時傷根。每壟栽2行,行距35 cm,培育大棵的,株距30 cm,每667 m2栽6 000~7 000株;培育中型棵的,株距25 cm,每667 m2栽7 000~8 000株。單株定植,栽后及時澆水緩苗。
4.2 田間管理
4.2.1 溫度調(diào)節(jié)
溫室溫度控制在白天15~25 ℃、夜間10 ℃左右。當室溫超過25 ℃時,可放風調(diào)節(jié)溫度,低溫小放,高溫大放。生長后期為促進芹菜快速生長,增加產(chǎn)量,可適當提高溫度,白天控制在20~25 ℃,隨著室外氣溫的降低,夜間溫室內(nèi)溫度降到10 ℃時要注意加強保溫,防止凍害。
4.2.2 肥水管理
定植后要蹲苗7~15 d,在此期間心葉開始生長時進行松土。結(jié)束蹲苗后,壟面不干不澆水,保持壟面見干見濕,以提高地溫,促進生根,為中后期迅速生長打好基礎(chǔ)。
當芹菜長到30 cm左右和40~45 cm時結(jié)合澆水進行追肥,以氮肥為主,鉀肥為輔,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硫酸鉀7.5 kg。更多芹菜施肥技術(shù)可以參考。
4.3 病害防治
芹菜生理性病害有燒心、空心、缺硼癥等,發(fā)病后既影響生長,又降低品質(zhì)。防止燒心要注意避免高溫干旱,氮、鉀、鎂等肥料要適量,必要時可用0.5%的氯化鉀或硝酸鉀水溶液進行葉面噴霧。避免在沙性過大的土壤上栽培可防止空心。缺硼癥易導致葉柄異常肥大、短縮,并向內(nèi)側(cè)彎曲,內(nèi)側(cè)組織變褐,心葉壞死。預防措施可采取每667 m2施用硼砂1 kg,或用0.1%~0.3%的硼砂水溶液進行葉面噴霧。
此外溫室種植芹菜要注意溫濕度調(diào)節(jié),以防止葉斑病、斑枯病、早疫病以及菌核病等病害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現(xiàn)病株,要立即拔除,并用藥劑控制以防止蔓延。一般每7~10 d施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對葉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斑枯病用3%農(nóng)抗120水劑1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藥劑防治;對早疫病用77%可殺得500倍液、3%農(nóng)抗120水劑1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防治;對菌核病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0%農(nóng)利靈1 000倍液、或50%菌核凈1 000倍液噴霧防治;對軟腐病或心腐病在發(fā)病初期噴灑72%農(nóng)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30%DT膠懸劑5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