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露天茄子種植時間
惠農網·農技學堂
19864人閱讀
茄農們在種植茄子的過程中,都會有如何育苗茄子?茄子怎么育苗?這樣一些類似的疑問,那么本文的關鍵問題就是教大家怎么給茄子嫁接育苗,以梅州這個地方為案例給大家分析。
1 砧木選擇
砧木品種宜選擇親和力強、共生性好, 抗茄子枯萎、黃萎等根部病害, 對接穗果實品質影響小的品種。在當前的生產實踐中主要有赤茄、刺茄和托魯巴姆等3種砧木品種供選擇, 而在梅州地區(qū), 當前使用較多的還是托魯巴姆。托魯巴姆對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結絲線蟲病等4種土傳病害達到高抗或免疫程度, 被國內外專家稱為“4抗”砧木品種。托魯巴姆根系發(fā)達, 植株長勢極強, 節(jié)間較長, 莖及葉上有少量刺。種子休眠性較強, 且前期幼苗生長緩慢, 因此, 用托魯巴姆作砧木, 需比接穗苗提早25~30d播種。
2 接穗選擇
用托魯巴姆作砧木, 親和力強、共生性好, 一般嫁接后7~10d傷口能愈合。該砧木對接穗的要求不嚴格, 可選當地農業(yè)部門主推的優(yōu)質、高產、符合市場商品性需求的當家品種即可, 如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選育的農豐三號紫紅茄、粵豐紫紅茄、大豐紫長茄以及廣州市農科院選育的紫榮8號茄子等。
3 播種育苗
3.1 苗床準備
首先是配制苗床營養(yǎng)土。一般用腐熟農家肥和無病菌田土按2︰3配制, 注意要過篩后均勻施用。其次是給苗床灌水、消毒, 可用50%多菌靈拌制藥土撒施在苗床上。
冬春栽培采用日光溫室育苗, 配套加溫、補光、通風、灌溉等系統(tǒng);夏秋栽培采取降溫、遮陽、防雨通風、灌溉等措施。
3.2 浸種催芽
砧木種子用100~200mg/kg的赤霉素于0~5℃低溫下處理24h左右, 然后清水洗凈, 再將泡好的種子撈出裝入干凈小紗網袋中, 用濕布包好放入恒溫箱中, 采用30℃、8h和20℃、16h反復進行變溫處理。同時每天用清水沖洗1次, 一般5~6d后即可出芽, 7d后播種。砧木催芽播種需比接穗提前25d。接穗種子用55~60℃熱水燙種0.5h, 也可以用藥劑處理, 然后用清水浸泡8~10h, 撈出裝入干凈小紗網袋中, 用濕布包好放在30℃環(huán)境中催芽4~5d后可出芽。
3.3 消毒播種
砧木播種選用50~72孔, 接穗播種選用100~128孔黑色聚苯乙烯 (PS) 或聚氯乙烯 (PVC) 穴盤, 或做成1m寬、6m長的育苗畦。砧木、接穗苗床用多菌靈500~800倍液噴透苗床土壤并澆透水后, 將催過芽的種子均勻撒在床面上, 覆蓋0.5~1cm厚的營養(yǎng)土, 再蓋地膜保濕。播種后密閉保溫, 盡量提高苗床溫度促進出苗。待80%種子出苗后去掉地膜放風, 降低溫、濕度。
3.4 出苗管理
出苗后, 苗床溫度宜控制在白天25~30℃、夜間12~16℃之間, 如夜溫不足、可扣小拱棚保溫。苗期噴灑多菌靈500~800倍液, 預防發(fā)生猝倒病。當砧木長到1~2葉1心時要及時分苗, 可將砧木苗栽入10cm×10cm營養(yǎng)缽內。接穗不用分苗, 嫁接時直接從苗床中挖取。
4 適時嫁接
砧木苗5葉1心、接穗苗4葉1心, 直徑達4mm、半木質化時是最佳的嫁接時機。砧木苗嫁接前, 要處于略缺水狀態(tài), 此時切口汁液粘稠, 有利于嫁接苗成活。嫁接后再澆水, 有助于砧木和接穗之間的汁液流動, 從而使嫁接傷口更快愈合。
嫁接場所最好選擇在溫室或大棚里進行, 盡量避免風沙、雨水或陽光直射。嫁接時使用的刀片要銳利, 每嫁接150株更換1次;同時要做好操作人員的手和嫁接工具的消毒, 避免病菌交叉感染, 可選用酒精或高錳酸鉀溶液多次消毒。注意消毒后要等到手和刀片晾干后才可接觸切口, 否則會影響傷口愈合。
5 嫁接方法
5.1 劈接法
劈接法是最常用的一種嫁接方法。嫁接時, 選莖粗細相近的砧木和接穗配對, 在砧木2片真葉上部用刀片橫切去掉上部, 再于莖橫切面中間縱切深1.0~1.2cm的切口, 取接穗苗保留2~3片真葉, 橫切去掉下端, 再小心削成楔形, 斜面長度與砧木切口相當, 隨即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 對齊后用夾子夾牢, 放到搭好的小拱棚地上即可。
5.2 貼接法
先將砧木保留2片真葉去掉上部, 再削成30°斜面, 斜面長1~1.2cm, 取接穗, 保留2~3片真葉, 橫切去掉下端、削成與砧木大小相同的斜面, 二者對齊、靠緊, 用夾子夾牢, 放到搭好的小拱棚地上即可。
6 嫁接管理
6.1 高溫高濕, 促進愈合
茄子嫁接后前3d是接口愈合的關鍵時期, 對光、溫、濕度要求嚴格, 在管理上要特別注意。嫁接后最初3d, 小拱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間20~22℃, 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 (即小拱棚內膜面要達到均勻布滿水珠) , 小拱棚完全關閉并用草簾遮蔭, 避免陽光照射。同時不要在苗上噴水, 以防接口錯位和沾水感病。
6.2 適當通風, 確保成活
通風是茄子嫁接后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因此要特別注意適當通風。從第4d開始, 逐漸見光通風:早上適當在小拱棚頂部打開5cm小縫通風換氣、中午前關閉, 以后每天逐漸增長通風時間, 增大通風縫;第8d以后, 早晨將小拱棚頂部打開20cm, 晚上關閉。苗床所用薄膜最好是左右對接, 這樣便于從苗床頂部放風。
6.3 清水噴灌, 防止萎蔫
嫁接后第4d, 嫁接苗應在清晨、黃昏見弱光, 出現(xiàn)萎蔫之前放草簾遮蔭, 直到嫁接后第10d小拱棚打開通風。此時拱棚內濕度會迅速降低, 當相對濕度低于75%時, 需要給拱棚內增加濕度, 可在上午10:00左右用清水噴霧。在遮蔭的情況下, 如接穗仍出現(xiàn)萎蔫, 可對內膜面和接穗葉面噴霧。第8d左右, 用小水漫灌嫁接苗床, 至水滲透營養(yǎng)缽為止。澆水后要推遲關閉小拱棚, 相對濕度控制在75%左右。
6.4 及時移苗, 補充養(yǎng)分
嫁接后第10d拆掉小拱棚, 中午用遮陽網遮蔭, 降低溫度, 晝溫控制在22~26℃、夜溫12~15℃, 空氣相對濕度降低到75%以下, 營養(yǎng)缽保持濕潤。12d以后, 對嫁接苗進行分級管理, 選晴天剔除嫁接苗砧木上新萌發(fā)的側枝和接穗上的黃葉、病葉, 將弱小苗和健壯苗分開擺放, 擺放時缽間距離3cm, 以擴大嫁接苗光照面積。苗床擺滿后、大水漫灌苗床, 水到營養(yǎng)缽高度的1/2為止。以后營養(yǎng)缽表土發(fā)白即澆水, 直到定植前10d。分級管理后用0.1%磷酸二氫鉀和普力克600倍混合液澆灌1~2次, 以防接穗葉片黃化、病變。
6.5 適時出圃, 合理定植
一般嫁接后20~30d可出圃、定植。成品苗標準:具有5~6片展開真葉, 葉色深綠、肥厚, 無病斑、無蟲害。株高15~18cm, 莖粗3mm以上,節(jié)間短, 植株直立、莖半木質化。茄子嫁接苗定植前要對土壤進行深耕, 深度為20cm, 要結合施肥同步進行。
梅州市黎先生農業(yè)試驗場從2010年開始, 根據梅州的氣侯特點和茄子生長特性, 總結了一套較成熟的梅州茄子嫁接育苗技術, 歷時7年多, 累計出圃茄子嫁接苗300多萬株, 推廣種植面積400hm以上, 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以上就是惠農網小編為大家?guī)淼拿分萸炎蛹藿佑珀P鍵技術研究的情況總結,有需要的茄農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