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奶牛為何會出現臥地不起癥?如何救治?
惠農網·農技學堂
5985人閱讀
每培育一只小奶牛,在60-90d內會消耗約350kg-450kg鮮奶,約占一個泌乳周期牛奶總產量的10%。
多年來伊利、蒙牛、華西希望等大企業(yè)大力發(fā)展奶業(yè),如今的市場需求處于低水平飽和,這也很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
也就是說并非是奶牛產的奶已經足夠人喝了,而是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不少人沒有養(yǎng)成吃牛奶的習慣,或者想吃但不能長期吃。
現在鮮奶越來越貴,牛初乳更貴。400kg的奶量將會巨幅增加小奶牛的培育成本,不少養(yǎng)殖戶選擇在母乳喂養(yǎng)2周左右就強行斷奶了。那斷奶后的小奶牛吃什么呢?
原來,小奶牛在出生的第一周內能吃到初乳和常乳,第二周開始就進入了代乳品過渡期,過渡期代乳品和牛奶的比例由1:3逐漸轉變?yōu)?:1,第二周結束后,小奶牛就只能吃到代乳品了。
這項技術在國外奶業(yè)發(fā)達地區(qū)早已普及,而我國從上世紀60年代才開始起步。
代乳品的作用相當于嬰幼兒奶粉,含有易被幼畜消化的蛋白質、脂肪、乳糖,強化了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及其他活性物質。
曾經,蛋白質水平和來源對斷奶的小奶牛影響深遠,適宜的蛋白質水平能促進小奶牛的生長發(fā)育、提高小奶牛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利用率、提升氨基酸的消化率、促進動物對鈣和磷的消化吸收。
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如今兩大類蛋白質來源:全乳蛋白和代替蛋白(大豆蛋白提取物、大豆分離蛋白、動物血漿蛋白、變性小麥面筋等),經過配方的優(yōu)化后,對于小奶牛的生長影響幾乎已經沒有區(qū)別了。
現在的代乳品已經在營養(yǎng)物質、免疫成分和口感上愈來愈接近母乳,小奶牛食用后能有效控制腹瀉、增強免疫力、增加小奶牛的適應能力和重量,促進生長和發(fā)育,為培養(yǎng)高產奶牛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