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灌漿期如何管理?小麥灌漿期的豐產管理措施
惠農網·農技學堂
5125人閱讀
冬前階段的小麥以營養(yǎng)生長為主,可以說來年小麥的收成全靠冬前的積累。因此,11月份小麥的管理是冬小麥管理的重要階段,11月份管理小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嚴防草害
對于播種偏早的麥田,為了防治麥蚜蟲、灰飛虱和葉蟬,可在小麥出苗后按40Kg/畝的用量噴撒一千倍的樂果乳液。
二、查苗補苗
由于耕作原因,小麥缺苗率在20%以內屬于正常現象,嚴重者可達30%以上。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苗,補苗時需用同品種的麥種用20℃溫水浸泡5個小時后,在濕布中催芽至露白,于缺苗處開溝補種,根據土壤濕度適當澆水。另外需注意,補苗工作最好在出苗3-5天時進行。
三、適時冬灌,追施冬肥
小麥冬灌是防止小麥凍害的重要措施,冬灌適宜在日平均氣溫4℃左右,耕層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單株分蘗2個以上時進行。正常情況下,在田間持水量低于50%時需要冬灌,而高于50%時需要緩灌甚至不灌。
冬肥一般同冬灌一起進行,追施冬肥需要把握以下兩個原則:
1、冬肥量宜少不宜多,高肥力地塊、壯苗、旺苗應少施或不施。
2、未冬灌地塊可不追施冬肥
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對地力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癥狀的麥田,應抓住冬前有利時機追肥澆水,并及時中耕松土,促根增蘗。對底肥充足、生長正常、群體和土壤墑情適宜的麥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澆水,只進行中耕鋤劃。對土壤墑情適宜的旺長麥田,冬前不追肥澆水。對晚播弱苗,在底墑充足的情況下,不宜澆冬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發(fā)苗,可淺鋤松土,增溫保墑,促根增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