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土雞食鹽中毒
惠農網(wǎng)·農技學堂
3293人閱讀
蟹池里種植水草有很多好處,如增加溶氧、調節(jié)水溫、凈化水質、改良低質等等,還能給河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成為河蟹棲息、隱蔽和蛻殼的場所,同時還能彌補餌料投喂的不足,為河蟹提供天然的餌料。
蟹池中的水草好處有這么多,那么該如何種水草呢?
1 栽種
1.1 清塘消毒
在蟹池冬閑期間對池塘進行清淤改造,清除過多的淤泥保留10cm-20 cm,以達到去除污泥表層病原微生物的效果;然后凍曬一個月以上至淤泥發(fā)白為止,注水l0cm左右,每666.7m2用生石灰250-300kg兌水后立即全池潑灑,以殺滅池塘中的有害生物,利于栽種的水草早日發(fā)芽、生長。
1.2 栽種品種
不同的水草有著不同的生長特性,伊樂藻具有耐低溫、不耐高溫的特點,水溫2℃以時就開始生長,30℃以上處于休眠狀態(tài);輪葉黑藻具有耐高溫、低溫生長速度慢的特點,溫度越高生長速度越快;
黃絲草具有河蟹喜食、管護難度大的特點,但購買價格和運輸成本較高;苦草具有生長密度大的特點,但后期撈草用工量大,為此必須調配種植茬口,進行多品種組合,篩選適宜水草種類,一般選擇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和黃絲草等復合型水草,適當添加金魚藻、水花生等其他品種。
1.3 栽種時間
根據(jù)水草的不同生物學特性,清塘消毒后 15 d左右即可移栽水草,栽種時間一般為上年12月至當年5月。栽種順序是:先栽伊樂藻、黃絲草,后栽輪葉黑藻和苦草,伊樂藻、黃絲草可在去冬今春栽種,輪葉黑藻可在早春栽種,苦草可在當年3月-5月栽種,但具體栽種時間可依據(jù)水溫高低和放種時間早晚而定。
1.4 栽種方式
總體方法為在深水區(qū)移栽黃絲草和輪葉黑藻,在淺水區(qū)種植苦草,在空隙處移栽伊樂藻,東西為行,南北為間,行間距5米×4米。黃絲草栽植方式為:把成草切成長20cm左右的片段,采用拋秧式撒播于池塘中,讓其自然沉入水中、著泥生根,也可采取扦插方式;
伊樂藻栽植方法為:干栽時挖坑覆土移栽,水栽時扦插入泥移栽;苦草種植時密度要稀,且用略潮濕的泥土拌勻撒種;輪葉黑藻栽植方式為:可選擇芽孢,拌土撒種,也可選擇3-5cm、5-10cm、15-20cm的植株用泥土包裹根部拋種。
1.5 栽種數(shù)量
黃絲草、輪葉黑藻栽種數(shù)量要多,伊樂藻、苦草移栽時數(shù)量要適度,當水溫達到5℃左右時,按2:1:1的比例種植伊樂藻、輪葉黑藻和黃絲草;當水溫達到10℃左右時,在水草空隙處補種苦草。一般每666.7㎡需苦草籽30-50g、黃絲草(成草)40kg、輪葉黑藻植株40kg(或芽孢5kg)、伊樂藻(成草)80kg,確保蟹池水草覆蓋率達40%左右。
2 注意事項
2.1 合理控制植株大小。栽種水草時根部入泥要實,冬天棵把要小,春天棵把要大;苗種放養(yǎng)前移栽時棵把要小,放養(yǎng)后棵把要大;同時設立水草栽培區(qū),待水草覆蓋率達40~50%時撤除圍欄設施。
2.2 餌料投喂要科學。當餌料投喂不足時河蟹會攝食水草,甚至會破壞水草根系,引起水草上浮,繼而敗壞水質;當餌料投喂過多時大量殘餌腐敗過程中耗氧,造成底質處于高度厭氧狀態(tài),從而導致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有機酸等有毒物質積累,毒害水草根系,降低根系活力引發(fā)水草腐爛。
綜上所述在水草種植時要選擇合適的植株,種植后要勤加管理,平時飼喂河蟹也應當要遵循科學的原則,才能使蟹池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