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大棚早春西瓜栽培技術
惠農網·農技學堂
4617人閱讀
不同的地區(qū)根據氣候、地理因素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輪作模式,今天我們講講南方地區(qū)春馬鈴薯——西瓜——萵筍一年三茬栽培技術,以實際案例為大家分析。
1 立地條件
該模式適合浙江及氣候相似地區(qū)海拔高度300~500 m山區(qū)露地種植。各地可根據當?shù)氐臍夂驐l件及市場需求調整適宜的播種期。
2 種植茬口與季節(jié)安排
3 技術原理
(1)早春覆蓋地膜提高土溫,滿足春馬鈴薯提前種植的必需條件,以達到提早上市,實現(xiàn)高產、高效目標。
表1 山地蔬菜高效種植模式種植茬口與季節(jié)安排
(2)利用高溫季節(jié)枯萎病發(fā)病率較低的特性,露地西瓜移栽期延遲到6月中下旬,錯季栽培減輕西瓜枯萎病的發(fā)生。
(3)秋季適當提前播種萵筍,育苗期利用遮陽網覆蓋,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及培育壯苗。適當提前播種,達到提早上市,實現(xiàn)高產、高效目標。
(4)利用不同種類蔬菜輪作換茬,能有效地防止連作后發(fā)生的生理障礙、土傳病害等。
4 產量及效益
山地蔬菜高效種植模式作物產量及效益見表2。
5 關鍵技術要點
5.1 馬鈴薯
5.1.1 良種選擇 選擇早熟、高產、結薯早、膨大迅速、耐寒性好的品種,可選用東農303、克新4號等品種,最好選用脫毒種薯材料。
5.1.2 種薯處理 薯塊播種前需切塊,按芽眼分布將薯塊切成數(shù)小塊,每小塊上有2個以上芽眼,重量30~50 g,然后用50%多菌靈500倍液消毒處理,放在陰涼地方待切口收斂后即可播種,行株距為50 cm×25 cm,畝栽5 500株左右。
5.1.3 田間管理
5.1.3.1 田塊選擇 選擇土質肥沃疏松、通透性好、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土壤種植,要求前茬未種過茄科和薯芋類作物的地塊,播種后覆蓋白色地膜。
5.1.3.2 肥水管理 選擇雨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時間播種,播前要施足基肥,畝施腐熟農家肥2 000 kg+硫酸鉀型復合肥(15-15-15)40 kg,出苗后澆施1%~2%尿素液1~2次促苗,催薯肥施用含高鉀的硫酸鉀型復合肥20~25 kg。
5.1.3.3 病蟲防治 馬鈴薯生長期間主要病害是晚疫病,發(fā)現(xiàn)零星病株時應及時拔除,然后全田用25%瑞毒霉8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28星瓢蟲和蚜蟲,28星瓢蟲可用20%康寬2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噴霧防治。
5.2 西瓜
5.2.1 品種選擇 選擇生長勢強、抗病、耐濕、耐旱又耐貯運的品質,如美抗9號、西農8號等。
5.2.2 培育壯苗 每畝用種量小粒種50 g,大粒種100 g,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每畝大田制營養(yǎng)缽500~800只,每缽播籽1粒,播后蓋營養(yǎng)土0.5 cm,然后覆蓋一層稻草保濕。出苗后及時撤掉稻草,并及時用藥防治病蟲害。
5.2.3 整地定植 馬鈴薯收獲后,結合整地施腐熟農家肥2 500~3 000 kg、三元復合肥40~50 kg、餅肥50~75 kg作基肥,連溝畦面寬1.8~2.0 m,每畦栽一行,株距0.8~1.0 m,每畝栽300~350株。
5.2.4 田間管理 定植后隨即澆點根肥,成活后追施一次發(fā)棵肥,每畝施1%~2%尿素液250~300 kg,并在畦面鋪草。西瓜植株進入伸蔓以后,應及時理蔓,坐果后可不再整枝。當頭瓜坐穩(wěn)后,重施結瓜肥,每畝施含高鉀的硫酸鉀復合肥15~20kg。瓜田土壤保持濕潤,陰雨天做好清溝排水,干旱時及時灌水抗旱。
5.2.5 病蟲害防治技術 西瓜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病、白粉病、枯萎病等,蟲害有黃守瓜、蚜蟲、紅蜘蛛等。防治方法以農業(yè)綜合防治為主,防重于治,藥劑防治炭疽病用80%大生1 000倍液、疫病用64%殺毒礬800倍液、白粉病用50%凱澤1200倍液或50%翠貝4 000倍液、枯萎病用65%代森錳鋅800倍液、70%敵克松600倍液等藥劑防治。薊馬、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美洲斑潛蠅用20%康寬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5.3 萵筍
5.3.1 品種選擇 可選用福建永安紅葉萵筍等優(yōu)良品種。
5.3.2 培育壯苗 播種前進行浸種催芽,種子先用清水浸泡8~12 h,然后放在低溫處催芽3~4 d,待有60%~80%的種子露芽時即可播種,播種后保持苗床濕潤,齊苗后及時間苗。
5.3.3 整地定植 畝施腐熟農家肥3 000 kg,三元復合肥(16-16-16)50 kg作底肥。深溝高畦,畦寬連溝1.5~1.6 m。每畦定植4行,窩距35 cm,畝栽4 000~5 000株。
5.3.4 田間管理 定植后淺澆勤澆清水直至緩苗,緩苗后進行淺中耕并追施1%~2%尿素液2~3次。當莖部開始膨大時,畝施復合肥30 kg,并經常保持田間濕潤狀態(tài),以利生長。在筍莖膨大期,可噴灑500~800 mg/kg的青鮮素或350 mg/kg的矮壯素,能提高萵筍的產量和質量。
5.3.5 病蟲害防治 萵筍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軟腐病、病毒病、蚜蟲、斑潛蠅及薊馬等。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25%甲霜靈1 000倍液噴治;軟腐病用10%農用鏈霉素800倍液或77%可殺得8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病毒A 800倍液防治;菌核病用40%菌核凈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防治;蚜蟲和薊馬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防治;斑潛蠅可用1.8%阿維菌素1 500倍液或20%康寬1500倍液防治。
5.3.6 及時采收 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獲適期。此時嫩莖長足,質地脆嫩,品質極好。
表2 山地蔬菜高效種植模式作物產量、產值及凈利潤
注意:以上數(shù)據為3年來的平均值。
關于以上這個一年三茬的高效栽培模式各位菜農朋友覺得怎么樣?更多精彩種植技術盡在惠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