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播種和苗期怎么管理?棉花苗期管理技術
惠農網·農技學堂
13097人閱讀
我國是棉花種植大國也是紡織大國,棉花主產區(qū)主要在西北一帶。近幾年在棉花種植中“棉薊馬”呈現出逐年加重的趨勢,給棉花生產帶來很大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紹棉花“簡矮密”栽培及棉薊馬防治技術。
棉花“簡矮密”栽培技術的主要內容是以轉基因抗蟲棉為基礎,采用化學除草、減少中耕、簡化整枝輔以化控、寬行密植、以水調肥、綜合防治病蟲害等項技術實現矮化密植、增產增效的栽培目標。
產量指標為每畝產子棉200~250公斤,產量結構為密度每畝4000~6000株,每畝成鈴數55000~60000個,單鈴重4.0~4.5克。生育進程為:4月15~20日播種覆膜,4月底為出苗期,6月上旬為現蕾期,7月上旬為開花期,8月下旬為吐絮期,11月上旬結束摘花拔棉稈。
主要栽培技術:
1、播前準備
①選擇優(yōu)良棉花品種
選擇早熟品種如國審"冀668"和99B等優(yōu)良品種。為保全苗播種前一定要做好發(fā)芽試驗確定適宜的播種量。機播播種量2公斤/畝左右;人工點播播種量1.5公斤/畝左右。
②采取地膜覆蓋技術
地膜有增溫、保墑、促苗早發(fā)的作用。地膜棉的適宜播期為4月15日-25日;露地棉一般4月25日以后播種并在五一前后結束。
③合理密植
掌握的原則是:高水肥地塊適當稀植而旱薄地適當密植。中等地力的地塊每畝留苗可達3500株左右,旱薄地要達到4000株左右。要采取大小行種植形式,寬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
④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
要達到畝產籽棉250-300公斤,中等地力的地塊每畝底施尿素10-20公斤、二銨25公斤、硫酸鉀10-20公斤;花鈴期再追尿素15公斤。抗蟲棉對有機肥和鉀肥比較敏感要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如果鉀肥不足就會發(fā)生棉花紅葉莖枯病和后期早衰從而造成減產。
2、播種蓋膜
①化學除草
播種前采用氟樂靈或乙草胺每畝用量100~125克進行噴灑、拌土。
②行距配置
采用50厘米和90厘米大小行配置或80厘米等行距種植。
③確定播期
適宜播期在末霜前即“冷尾暖頭”。冀中南地膜棉適宜的播期為4月中旬,冀東在4月底至5月初。
④農機作業(yè)
棉種包衣或藥劑拌種,采用播種覆膜機械一次性完成播種、覆膜。
3、苗期管理
①補苗定苗
5月上旬在缺苗斷壟處及早移栽補苗,2~3片真葉時定苗,注意剔除弱苗、病苗。
②控制蟲害
出苗期如遇地老虎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5%蟲地樂1500倍液灌根,也可用WS~16型噴霧器擰去選水片噴灌。
③及早揭膜
當棉苗長到4~5片真葉時揭去地膜。
4、蕾鈴期管理
①澆水防早衰
6月中旬澆水是防止棉花早衰的關鍵措施。底肥中氮肥用量不足的棉田,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②簡化整枝
7月中旬打頂心,單株留果枝11~13個。棉花精細整枝繁瑣費工,可以在適當的行距、密度配置下進行化控調節(jié),盡量減少整枝操作。
③株形控制
塑造棉花株形有兩種方式:一是去上部群尖,如果7~8月份遇連陰雨棉株旺長,可掐去上部及營養(yǎng)枝頂尖。二是縮節(jié)胺化控,縮節(jié)胺用量應根據品種特性、雨水多少、棉株長勢、土壤肥力等因素酌情掌握,對縮節(jié)胺敏感的品種更要把握好用量,干旱時可不用化控,多雨年份也要本著少量多次和從輕用藥的原則進行,一般用量為盛蕾期每畝1.0~1.5克,初花期2~3克,盛花期3~4克,分別對水40~50公斤噴灑。
5、蟲害防治
棉花近幾年比較重要的害蟲應該是“棉薊馬”,棉薊馬危害棉花常造成棉花的無頭或多頭棉,棉葉銼傷皺縮或破葉造成棉花生長遲緩。
棉薊馬個體少、善飛翔、易傳播,晝伏夜出使棉農很難察覺到。與其他棉田害蟲相比棉薊馬有兩個最大特點:一是從棉花出苗到拔棉柴,棉薊馬的危害貫穿棉花一生。二是除棉花根部,棉薊馬危害棉株所有器官。
近些年早春棉花出苗好也會拌隨著棉薊馬發(fā)生。早春天氣回暖風頻土壤跑墑快,土壤易干燥,這些條件也有利于棉薊馬的傳播和發(fā)生。近幾年棉薊馬的快速反彈危害成為大概率事件。棉薊馬的發(fā)生不可小視。
防治建議:
①在選用藥劑上一般對蚜蟲類、飛虱類有效的藥劑對薊馬也有效,如果噴治無效可試用未用過的“新藥劑”或“新劑型”,認真觀察藥效及時總結經驗。
②提高噴藥質量,第一時間直接將藥液噴到蟲體上。
③農藥中加有機硅增效劑提高對害蟲殺傷力。
④以往棉農多是治其他害蟲兼治棉薊馬。今年對發(fā)生嚴重地塊有必要以棉薊馬為主治對象了。
⑤在棉薊馬常發(fā)地區(qū)應注意選用對薊馬危害不太敏感的品種。棉花育種學家應著手進行抗耐棉薊馬新品種的選育。
⑥如干旱持續(xù)還當加強對棉紅蜘蛛的巡察。
6、適時采收
9月份后摘取完全張開的棉鈴花絮,每隔7~10天摘花1次,上午摘后曬2天。下午摘后曬1天,剔除僵瓣花分級交售或垛存。
棉花通過“簡矮密”栽培技術,可大大提高棉花的產量和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