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種植季節(jié)是幾月?
惠農網·農技學堂
22712人閱讀
大棚番茄再生栽培技術目前有很多棚室戶已經應用在自家的大棚中,而這項技術的含義就是在第1茬作物采收期基本結束時,將植株的主莖割除,僅留下基部生長較為健壯的一個分枝(杈、生長點),然后繼續(xù)進行栽培管理,促進分枝生長、發(fā)育、開花和結果的新型栽培形式。
1 品種選擇
選擇坐果率高、生長勢旺、抗逆性強、生長期長的品種,如金棚一號等。
2 適時播種
育苗以11月下旬至12上旬為宜,來年3月上旬定植,5月上中旬開始收獲頭茬番茄。
3 施肥做畦
番茄根系龐大,必須創(chuàng)造良好的根際環(huán)境,以最大限度地促進根系發(fā)育,使植株有優(yōu)良的養(yǎng)分供應源,這些是獲得高產優(yōu)質的先決條件。因此要深翻土地、施足底肥。底肥要用腐熟的有機肥5000~8000kg,量宜大,施后翻耕、做畦。做好畦后,在畦中央開溝施入磷酸二銨30~50kg/畝,溝深10cm。一般在大棚內采取高畦栽培,雙行定植,畦寬90~100cm,株距35~40cm,每畝栽2200株。
4 定植
一年一大茬番茄的定植時間一般在3月上旬,定植時棚內表層土壤的溫度應在13℃以上。一般每畝栽2200株左右。定植工作應在晴天上午進行,定植后澆足水,覆蓋地膜。
5 定植后管理
1)肥水管理。定植后澆足水,第1茬果坐住前一般不再追肥、澆水,以控制植株徒長。待第1茬果長到核桃大小時開始追肥、澆水,每畝追施尿素20kg、磷酸二銨20kg、硫酸鉀10kg。追肥和澆水應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后先閉棚升溫,溫度升高后要加大放風量。待第2茬果膨大時再追肥1次,追肥量與第1次相同。果實進入膨大期后,每隔7~10天澆1次水,水量要適中,否則易發(fā)生臍腐病、早疫病和晚疫病。
2)中耕、松土、除草。緩苗后中耕1次,宜深,既松土又除草。近根處耕深5~7cm,遠根處10cm左右。中耕2~3次,間隔7~10天。
3)植株調整。及時吊蔓繞秧或插架綁蔓,防止倒秧,并使其生長有序。及時去除側枝,減少養(yǎng)分不必要的消耗。及時剪除老化、黃化葉片,以使通風透光良好。
4)疏花疏果。因為夏季氣溫高,開花結果太多會影響果實大小,要根據秧苗長勢疏花疏果,弱者多疏,強者少疏。以疏花為好。
5)授粉。番茄屬自花授粉植物,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較大。人工授粉方法是每天在棚內濕度較小的情況下振動花序即可,忌蘸花(但若夜溫低于10℃,則需考慮采用防落素或2,4-D進行處理)。
6 剪枝再生
再生栽培是頭季生長的繼續(xù),要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及時防治病蟲害,保持植株生長健壯,防止早衰。在剪枝前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0.5%尿素混合液3~4次。
在番茄第3穗果采收前,將下部的老葉、病葉打掉,選留2條健壯的側枝進行培養(yǎng)。選留側枝的位置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上部留枝結果早,下部留枝植株健壯。視兩條側枝生長情況選留1條,選優(yōu)去劣,選壯去弱。第3穗果采收后剪掉主干,培養(yǎng)側枝,在側枝上繼續(xù)留果。側枝留3~4穗果摘心,整枝方式同前。
再生栽培的番茄,由于前茬耗去養(yǎng)分較多,要勤施肥水,每隔5天澆1次水,追施1次稀薄糞水或每畝用磷酸二銨15kg;也可施餅肥,每畝用100kg,撒在壟內。中期可追施速效肥,并葉面噴施肥液。同時要注意預防疫病、炭疽病、病毒病和煙青蟲、棉鈴蟲、蚜蟲等病蟲的發(fā)生。
這項技術一般適用于夏季高溫季節(jié),那個時期不適宜幼苗生長,表現(xiàn)為苗體生長矮小,易老化,特別是病毒病發(fā)生嚴重。利用大棚番茄再生栽培,一次移栽,可多收獲2~3茬。據試驗調查,番茄再生栽培可增產20%以上,同時可延長采收期30~40多天,且較好地解決了夏季育苗中遇到的困難,提高番茄的產量、品質和效益,并節(jié)省工時,大大提高了大棚種植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