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惠農網·農技學堂
21823人閱讀
川芎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又叫香果、胡藭等,四川彭州市,除此之外在我國西南、華北、西北地區(qū)均有種植。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能,近年來行情較穩(wěn)定,產區(qū)農民種植熱情較高。下面講講川芎的種植技術及種植效益分析。
生長習性
川芎生長期280~290天左右,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濕潤的環(huán)境,川芎在培育階段和貯藏期需要冷涼的環(huán)境,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
選地整地
栽培川芎宜選地勢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較高、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不宜在過沙的冷沙土和黃泥、白鱔泥、下濕田等進行種植。栽前除凈雜草并將草燒成炭做肥,翻地后整細整平。根據(jù)地勢和排水條件做成寬1.6~1.8米的畦。
繁殖方法
栽種時間:于立秋前后進行且不得遲于8月底。過早在高溫影響下幼苗容易枯萎;過遲氣溫已下降,對根莖生長不利。栽種應選晴天進行,當天栽完為好。
栽前準備:將無芽或芽已損壞的、莖節(jié)被蟲咬過的、節(jié)盤帶蟲或芽已萌發(fā)的苓子一律剔除。然后按苓子大小分級栽種。
栽種:在畦面上橫向開淺溝,行距30-40厘米,深3厘米左右。然后按株距17-20厘米,將苓子斜放入溝內,芽頭向上側輕輕按緊,栽入不宜過深或過淺,外露一半在土表即可。同時還要在行與行之間的兩頭各栽苓子兩個,每隔10行的行間再栽一行苓子以作補苗之用。
栽后處理:用細土糞或火土灰混合堆肥覆蓋苓子的節(jié)盤。最后在畦面上蓋一層稻草以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每畝用苓子30-40公斤。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川芎栽后用篩細的堆肥或土糞覆蓋苓子,栽后半個月左右齊苗后揭去蓋草,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缺苗處結合中耕進行補苗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并在根莖周圍培土以保護根莖越冬。
合理追肥:川芎栽后2個月內集中追肥3次每隔20天一次,最后一次要求在霜降前施用。每畝施肥量為農家肥1.2噸、油餅3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硫酸銨25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硫酸鉀10千克。春季莖葉迅速生長時再追肥一次,施肥量同前。
病蟲害防治
1、葉枯?。憾嘣?~7月發(fā)生,發(fā)病時葉部產生褐色、不規(guī)則的斑點,隨后蔓延至全葉致使全株葉片枯死。發(fā)病初期噴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防治。每10天1次連續(xù)3~4次。
2、白粉?。?月下旬開始至7月高溫高濕時發(fā)病嚴重,先從下部葉發(fā)病,葉片和莖稈上出現(xiàn)灰白色的白粉,后逐漸向上蔓延,后期病部出現(xiàn)黑色小點,嚴重時使莖葉變黃枯死。收獲后清理田園,將殘株病葉集中燒毀。發(fā)病初期用25%粉銹寧1500倍液,或50%托布律1000倍液噴灑,每10天1次連噴2~3次。
3、腐爛病:發(fā)病根莖內部腐爛成黃褐色,呈水游狀并帶有特殊的臭味,成軟腐狀,生長期受害后地上部分葉片逐漸變黃脫落。發(fā)生后立即拔除病株集中燒毀以防蔓延。注意排水尤其是雨季,雨水過多排水不良發(fā)病嚴重。在接收獲和選種時,剔除有病的“撫芎”和已腐爛的“苓子”。
4、莖節(jié)蛾:川芎莖節(jié)蛾在育苓階段用80%敵百蟲100~150倍水溶液噴霧,并注意著重防治第1代二齡前幼蟲,平原地區(qū)前用5:5:100的煙筋、楓楊葉和水,共泡數(shù)日后浸苓子12~24小時。
5、菌核?。河煞N子帶菌和土壤過于潮濕所致。多發(fā)生于5月。發(fā)病初期用0.2%~0.3%波爾多液或13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植株莖基部、老葉和地面上;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xù)噴藥2~3次。
6、種蠅:川芎整個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在春秋季發(fā)生最為嚴重。幼蟲多在表土下或幼莖內活動,蛀食幼苗的地下組織根莖,引起根腐病,致使全株枯死。發(fā)生時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澆灌根部,嚴重時防兩次,每10天1次。
采收加工
栽后第二年的5月下旬采挖最為適宜。過早挖,地下根莖尚未充分成熟,產量低。過遲挖,根莖已熟透在地下易腐爛。采挖宜選晴天,挖起全株,磕去根莖上的泥土,除去莖葉,用微火炕烤后,放人竹籠里抖動,去掉泥土及須根。
價格行情
川芎片行情小幅上漲:3月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川芎近期尋貨商家多,貨源走動比較暢快。產地統(tǒng)個待售貨源較多,行情保持平穩(wěn),現(xiàn)產地曬統(tǒng)個16.2-16.3元,炕貨個子16.5-16.7元,選個貨價格在18.2-19元。統(tǒng)片貨源不多,價格小幅上漲,現(xiàn)產地統(tǒng)片報價19元。
種植效益分析
種植成本:苓種,一般需要長桿壩苓種70-80斤/畝,按栽種時市場平均價格4.5元/斤,種植一畝地苓種價格在350元左右,如果栽山苓種需長桿苓種100-120斤/畝,苓種價格在500元左右;租地,根據(jù)地區(qū)不同價格在400-800元/畝不等;肥料和農藥價格在500元/畝左右;栽種人工費400元/畝左右;采挖人工費在400元/畝左右;采收后加工成成品川芎1000元/噸。
川芎效益:根據(jù)土質和個人種植情況不同,成品川芎畝產量在150-350公斤不等,按平均畝產250公斤,栽種時川芎產地價格在15.6元,一畝地川芎毛收入3900元左右。在主產區(qū)多數(shù)農戶都自己培育苓種,而且土地費和人工費等也相對較少,除去一定費用按照現(xiàn)在價位,種植仍有一定利潤空間。
以上是川芎種植技術及種植效益分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農技知識請關注惠農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