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安比”帶來強降雨天氣,水產養(yǎng)殖戶該如何應對
惠農網·農技學堂
3769人閱讀
據惠農網小編了解,美洲鰻成活率較低,但是這樣獨特的水產有很高的市場前景,今天惠農網小編就跟大家分析一下美洲鰻成活率低的原因及養(yǎng)殖的關鍵技巧!
美洲鰻三類苗數量多、成活率低的原因
(1) 放養(yǎng)前的白仔池的增氧設備檢查不到位。白苗入池1-2d發(fā)生機油滲漏事件, 油污粘在白苗鰓絲上, 造成白仔苗的大量死亡。
(2) 苗種大小不一, 黑色苗與白色苗混雜。投放白仔鰻的溫差控制超過5℃.當包裝袋內溫度與白仔苗池水溫相差5℃以上, 處理不好, 易造成死苗、弱苗。
(3) 紅蟲的暫養(yǎng)與消毒不干凈, 白仔鰻吃了不干凈的紅蟲會引起腸炎病發(fā)生, 這種病來勢兇猛, 一天會死亡幾百尾。
(4) 白仔鰻在餌料轉換過程中投餌過量, 鰻魚吃太飽容易發(fā)生腸炎, 出現死亡。發(fā)生這種情況, 要一星期才會停止死亡, 近10 d恢復正常投餌, 后期魚大小不均勻, 造成三類苗數量增多。在紅蟲向鰻料轉換時間掌握太晚也會造成三類苗數量多的原因。
(5) 篩選分養(yǎng)過程人工及機械損傷, 使鰻魚發(fā)生病害。
美洲鰻養(yǎng)殖關鍵技術
惠農網小編總結養(yǎng)殖美洲鰻產量不高的幾點原因, 造成三類苗數量多, 成活率低的因素還包括放養(yǎng)密度、日常管理等, 針對上述幾個方面, 結合養(yǎng)殖比較成功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白苗池放養(yǎng)前準備要充分。新的白苗池用清水浸泡30-40 d, 舊池用200 ppm生石灰或20 ppm漂白粉浸泡10 d。在投苗前7 d用高錳酸鉀20 ppm浸泡3 d, 清洗干凈后備用, 投苗前1 d, 再次檢查白苗池設施、防逃情況。調整增氧機的位置, 使白苗池中污物集中在排污口上, 開增氧機4 h, 檢查增氧機是否漏油, 在提苗前3 h, 白苗池進水35 cm, 加入不含碘的養(yǎng)殖用鹽將池水鹽度調成7‰, 開增氧機使鹽充分溶解均勻, 然后調整增氧機葉片進水尺寸, 使池水有微小波動, 但不形成旋轉水流。
(2) 選擇優(yōu)質的鰻苗和放養(yǎng)時溫差控制。優(yōu)質的鰻苗是苗種成活率和餌料轉化率的保障, 要選擇鰻苗大小均勻, 顏色透明, 活動力強, 南美洲鰻苗較好養(yǎng), 脊椎骨數在108-110之間。放養(yǎng)時溫差是關鍵, 即包裝袋內與白苗池水溫不能超5℃, 放苗前半小時在白苗池潑灑20 ppm葡萄糖+2 ppm VC, 提高鰻苗的抗應激能力。
(3) 紅蟲的消毒要干凈。在幾個場養(yǎng)殖中發(fā)現, 野生紅蟲在養(yǎng)殖日本鰻中轉化率高, 但在美洲鰻特別是一個月之內, 容易腸炎。因此投苗一個月內盡量用養(yǎng)殖的紅蟲, 購進后用清潔流動水暫養(yǎng)48 h以上, 每2 h粑翻一次, 紅蟲用20目紗絹網框爬活三次以上才可以投喂。為了不使紅蟲缺氧, 每次爬活間隔不能少于兩小時, 在爬活前半小時粑翻一次, 冬天水溫低, 在爬活時加井水, 紅蟲就容易上紗絹網框了, 夏季水溫高, 超過28℃紅蟲紅蟲容易死亡, 要1 h粑翻一次, 爬活三次的紅蟲用10%鹽水+10 ppm10%聚維酮碘溶液消毒, 蟲與消毒水比例為1:1, 在容器中用空氣泵充氧, 消毒1 h, 每15 min人工翻動一次, 并觀察紅蟲的活力與顏色, 防止缺氧或藥物濃度過高死亡。消毒后的紅蟲用清水沖洗干凈瀝干稱重投喂。
(4) 誘食馴化和餌料轉換是關鍵。誘食馴化在25℃時可以開始投喂紅蟲, 每天投喂2次 (早上5:00、下午6:00) , 第一餐選傍晚進行, 第一天投喂苗體重的10%, 用絞肉機絞三遍, 第二投20%, 絞兩遍, 第三天投20-25%, 絞一遍, 第四天直接將消毒好的紅蟲全池均勻潑灑, 并觀察鰻苗吃食情況。15 d后開始縮小潑蟲范圍, 第1天潑2/3池面積, 第二天潑1/3, 第三天潑餌料臺及料臺上下兩個池角落, 將鰻魚引到餌料臺上吃紅蟲, 投喂紅蟲料臺放池底部。美洲鰻的轉料宜早進行, 一般經過一個半月左右飼養(yǎng), 規(guī)格在800-1000 p/kg, 即可轉換配合餌料。轉料后要觀察鰻魚吃飽游動情況, 如在水中游動肚子鼓鼓的, 說明太飽, 易發(fā)生腸炎, 下次應減少飼料。在轉料時為了弱苗的成長, 吃完黑仔料后補喂適量紅蟲。
(5) 排污和篩選分養(yǎng)過程動作要快輕。30 d以內, 喂紅蟲少, 池水干凈, 禁止工人帶刷子進池, 調整增氧機, 使池中污物集中在排污箱附近, 白苗排污拔管每兩小時一次, 每次30s左右, 一個月后, 投餌量增大, 池中污物增多, 用排污刷緊貼池底, 排污板清洗, 范圍在排污口1.5 m之內, 這些措施是為了減少損傷到鰻苗, 預防爛尾病。轉料后, 需要全池進行清掃, 也要注意輕緩進行, 盡量不傷到鰻苗。
篩選時為了不使鰻苗受到損傷, 可在選別池靠通道一端池底鋪設增氧管直徑50 pvc管, 噴氣孔用25 mm鉆頭打孔, 間隔20 cm外與高壓旋窩氣泵相連, 在吊水池另一端配4臺0.75 k W增氧機, 保證氧氣充足, 在選別池排水管固定水位處開一個小口, 在選別時不間斷把同溫度干凈水注入池中, 從排水管開口處流出, 保證水質潔凈。選別放鰻要停增氧機, 讓鰻苗隨水流出放鰻口到吊水池網箱。避免人工及機械損傷。
在惠農網小編看來,造成美洲鰻產量不高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多因素, 這就要求養(yǎng)殖戶在充分考慮養(yǎng)殖場的放養(yǎng)條件的基礎上, 有針對性選擇適合自己的養(yǎng)殖方法, 出現問題盡快解決, 提高經濟效益。以上就是美洲鰻養(yǎng)殖技術要點及成活率低的分析,希望對養(yǎng)殖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