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cè)柏怎么種植?北京市市樹側(cè)柏的種植栽培技術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9436人閱讀
側(cè)柏這個植物是中國的特產(chǎn),全國均有分布。壽命很長,常有百年和數(shù)百年以上的古樹?,F(xiàn)已被選為北京市的市樹。下面為大家介紹側(cè)柏容器繁苗栽培技術。
1 育苗
1.1育苗時間
3月底~4月上旬完成裝袋下種工作,確保造林時苗木為百日齡以上優(yōu)質(zhì)壯苗。
1.2育苗地選擇
選擇背風向陽,既靠近水源,又相對靠近造林地,排水良好的地方作為育苗地,如個戶育苗,可利用房前屋后、閑散空地及房頂和路邊地等。苗圃地選好后將其整成若干小畦,作為苗床,畦面要保持平整。
1.3育苗方法
1.3.1營養(yǎng)土配制
選用哪種原料作營養(yǎng)土是油松容器育苗造林成敗的關鍵,油松易得立枯病,要嚴格選擇原料。甘肅地區(qū)多選用生土或非耕地的黃土,此土無病菌。為避免土壤過于粘重,可摻入1/3 干凈河沙,過篩揀出碎石或植物殘體,充分混合后加水。油松容器育苗禁忌采用熟土(耕作土)作原料,更不能加入未經(jīng)腐熟的有機肥料。另外,油松菌根可促進油松生長,所以采用油松林地的土壤作原料更好。側(cè)柏容器苗所需原料要求沒有油松嚴格,但是如果就地取土,整床裝袋,仍需將土過篩,摻入適量腐熟有機肥,充分攪拌,并用3%~5%的硫酸亞鐵進行消毒。
1.3.2 裝袋
在整好的畦內(nèi)進行,裝袋時需注意2 個問題:裝袋必須裝滿,絕對禁止容器底部窩袋。容器排列一定要高低一致,每畦放完后容器頂部成1 個平面,這樣覆土厚度才能一致,出苗整齊。苗床之間要留出40cm步道(作業(yè)道)便于育苗作業(yè),放容器處要先整平。放杯的方法有2種:
(1)地上式:床整平,將容器袋并排放好,每床周圍用土或沙圍好即可;
(2)地下式:將苗床挖成深與容器袋相同或略大于容器袋的畦,把畦底整平,在畦內(nèi)并排放袋即可。容器放好后,馬上播種。
1.3.3播種
播種前先將種子用溫水浸泡1d,撈出后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30min 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次,7~8d 種子裂嘴,即可下種。下種時需掌握3 個技術關鍵:一是要足墑下種;二是播種穴不能過小過深,播種量每袋5~6 粒,否則種子互相擠壓,影響出苗,甚至會腐爛;三是覆土不可過厚,如是粘土必須摻河沙,播種后用細土覆蓋,厚度超過容器袋1cm。
1.3.4 管理
(1)出土前管理:只浸種不催芽的種子約15~20d 出齊,催芽的種子約7~12d出齊,出土前的種子處于萌發(fā)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注意噴水調(diào)節(jié)土壤溫度,防止地表溫度過高,保證種子順利出土。如水源缺乏,可采用覆蓋的方法,這樣可減少噴水次數(shù)。覆蓋物最好用谷草,其次為麥秸。
(2)地膜覆蓋:雖有利增溫保濕,但易造成日灼毀苗。開始出苗時,陸續(xù)撤除覆蓋物,出苗前噴1次1%~3%硫酸亞鐵液,幼苗出土后,為促其發(fā)育健壯,噴水次數(shù)要適當減少,每3~5d 噴水1次。鳥獸危害嚴重時,要設專人日夜看護,可投放藥劑或下鐵錨于苗圃周圍,進入雨季苗木即可出圃造林。
2 造林
2.1造林時間
雨季到來后至9月均可進行,雨季最好。
2.2造林方法
起苗前應澆1次透水,起苗時要按容器排列順序,從苗畦一端將土扒開,將容器袋逐個取開,輕輕裝入筐內(nèi)運往造林地,注意不要抖掉營養(yǎng)土或損傷苗木。運往造林地的苗木,如果栽不完,可在造林地內(nèi)找一陰涼處放置。一般在造林前1年雨季、秋季進行精細整地,容器苗適宜小穴栽植,挖魚鱗坑整地時,應將穴面做成與原坡面相反的斜面,以增加雨水攔蓄量。植苗時要在坑底斜面上部1/3處,挖1個比營養(yǎng)缽稍大略深的坑,將容器苗放入坑內(nèi),周圍填細土,用腳踏實,栽植深度以容器袋頂部深入坑面1cm為宜。小魚鱗坑每坑栽個營養(yǎng)杯,大魚鱗坑栽2個營養(yǎng)杯,要掌握栽植深度和植穴位置,過淺或位置靠坑外沿均不利成活,過深或植于坑底部又易造成雨水沖淤。
2.3管理
主要是嚴防牛羊啃食、踐踏,及時固定專職或兼職護林員進行管護,每年進行幼林撫育1~2 次。
以上就是側(cè)柏容器繁苗栽培技術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您也想學習這個技術,那就繼續(xù)關注惠農(nóng)網(wǎ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