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秋葵種植方法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1840人閱讀
黃秋葵營養(yǎng)價值高、產(chǎn)量高,具有保健功能,近年來很受消費者歡迎。除此之外黃秋葵還具有美容價值,種植前景良好,下面惠農(nóng)網(wǎng)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黃秋葵實用性種植技術。
1 性狀功效
黃秋葵又稱補腎草、羊角豆、毛茄,屬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葵嫩果中含有一種黏性液質及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蛋白質等,經(jīng)常食用幫助消化、增強體力、保護肝臟、健胃整腸;秋葵含有鐵、鈣及糖類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有預防貧血的效果;它含有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等,有益于視網(wǎng)膜健康、維護視力;它富含有鋅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幫助人體防癌、抗癌;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纖維,不僅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膚美白、細嫩;秋葵的鈣含量也很豐富,其草酸含量低,所以鈣的吸收利用率較高,比喝牛奶效果還好;秋葵中的黏蛋白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所以近年來又作為治療糖尿病的偏方;秋葵還含有特殊的具有藥效的成分,能強腎補虛,對男性器質性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種子可榨油,黃秋葵油是一種高檔植物油,其營養(yǎng)成分和香味遠遠超過芝麻油和花生油。
2 播前準備
黃秋葵屬于高稈蔬菜,根系發(fā)達入土深而廣,所以土層一定要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較宜,土壤弱偏堿也可以種植。黃秋葵忌連作,最好不要與果菜類連作以免發(fā)生根結線蟲,最好選根菜類、葉菜類等作前茬。黃秋葵結果快、產(chǎn)量高、需肥量較大,土壤基肥要施足。667 m 2 菜田需要施磷酸二銨30 kg、尿素10 kg、硫酸鉀7~8 kg、有機肥2~3 m 3 。
3 播種
3.1 品種選擇
黃秋葵宜選用早熟矮株型且果實棱角明顯的品種,常用的主要有:新東京5號、臺灣五福、美麗五角。一些中稈品種也可以引種試驗,如楊貴妃、綠寶石、圣母指等。市場上還有一種紅秋葵,屬黃秋葵的一種,產(chǎn)量比黃秋葵低種植較少。
3.2 種子處理
黃秋葵種子種皮較厚,播前需要浸種催芽處理??梢杂?0~35 ℃水浸種催芽處理10 h后,置于25~28 ℃下催芽,約24 h后種子開始出芽,待有1/2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3.3 播期
秋葵喜熱不宜早播,北疆4月底至5月初地溫穩(wěn)定在14~15 ℃水即可播種。
3.4 播種方式
露地栽培可以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地膜選用0.02 mm薄膜,一膜4行秋葵鋪2根滴灌帶。4行秋葵采用寬窄行播種,行距40 cm株距40 cm播深3~4 cm。
3.5 除草
黃秋葵播后苗前用48%仲丁靈乳油3 000倍液進行土壤處理,667 m 2 用量250 mL,對馬齒莧、鐵莧菜、反枝莧、打旋花、馬唐、稗草等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不影響出苗,黃秋葵幼苗的根、莖、葉生長均正常。
3.6 育苗移栽
于3月上中旬在陽畦、日光溫室播種育苗。選用直徑12 cm的營養(yǎng)缽,每缽播2粒種子。苗齡30~40 d,幼苗2~3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4 田間管理
4.1 追肥
秋葵結果期長,為保證整個生育期有充足的養(yǎng)分,除施足基肥外還要加強追肥。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梢杂昧姿嵋讳@加尿素隨水滴施,每次用5 kg尿素+5 kg磷酸一銨,結果期施3~4次。另外,要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
4.2 整枝
秋葵以主莖結果為主,當基部葉腋處發(fā)出側芽、側枝,主枝長至50~60 cm高后摘心,使養(yǎng)分集中以供開花結果。收獲嫩果后保留下部1~2片葉并摘除以下的葉片,去掉基部側枝,以改善植株底部葉片的受光狀態(tài),促進坐果,同時植株底部通風良好,也會減輕病蟲發(fā)生。此外,摘葉還具有調節(jié)植株長勢的作用。摘葉一般在生育中后期進行。稀植栽培下側枝一般都放任生長,假如側枝發(fā)生過多,則應適當整枝。
5 病蟲害防治
秋葵主要害蟲有蚜蟲、棉鈴蟲、斑潛蠅等。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乳油3 000倍液或好年冬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棉鈴蟲用5%的抑太保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斑潛蠅用多蟲螨丁
2 000倍液噴霧。
黃秋葵病害主要是病毒病和疫病。病毒病發(fā)病初期可用病毒A 500~800倍液或83-增抗劑1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每隔5~7 d噴霧1次連噴3~4次。病毒病由蚜蟲傳播,應及時防治蚜蟲。疫病可以用25%嘧菌酯懸浮劑,667 m 2 用量72 mL,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67 m 2 用量146.7 g或266.7 g,對黃秋葵和施藥者安全。連陰雨季節(jié)枝葉出現(xiàn)較多病斑,及時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6 采收
黃秋葵從播種到第一嫩果形成約需60 d左右,以后整個采收期長達60~70 d,全生育期可達120 d左右甚至更長。適時采收是黃秋葵生產(chǎn)的關鍵技術,黃秋葵采收的產(chǎn)品是嫩果且果實極易木質化而變老,采收過遲,纖維增多,肉質老化降低品質,甚至失去食用價值。一般花謝后4~7 d,嫩果長到5~8 cm時即可采收,以果實外表鮮綠色,果內種子未老化為度,此時可獲得最佳商品果。采收宜在傍晚進行,采收時從果柄處剪下,以免傷害枝干。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 d收1次,隨溫度升高采收間隔縮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9月以后氣溫下降3~4 d采收1次。通?;ㄖx后4 d采收,嫩果品質最佳。
黃秋葵的花可以烘干做成花茶。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植物黃酮、胡蘿卜素等,具有養(yǎng)顏排毒、抗疲勞的功效。黃秋葵的花朝開夕落,一般集中在17:00-18:00花朵剛一閉合時采摘,因為這個時候果實剛剛長出來,既不影響結果,又能有效地保持花中的營養(yǎng)成分。
黃秋葵種植過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從而豐產(chǎn)增收。以上就是黃秋葵的種植技術,想了解更多農(nóng)技知識請關注惠農(nóng)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