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種植技術與栽培技術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4860人閱讀
火龍果耐熱、耐旱,不耐寒,尤其不耐澇。火龍果植株如被水浸泡時間過長,莖基部易腐爛導致死亡。2017年桂林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遭受澇害后,采取了土壤透氣、全園消毒、莖基處理、基部培土、葉面施肥等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恢復效果。
1 應對措施
1.1土壤透氣
洪水退后,及時將火龍果根部覆蓋的稻草往兩邊撥開,使火龍果根部土壤透氣,同時加快水分蒸發(fā),以免火龍果根部缺氧窒息。
1.2果園消毒
洪水退后,及時采用百菌清對整個果園進行噴灑消毒,以防病菌侵染。
1.3莖基處理
火龍果被洪水浸泡后,莖基部腐爛嚴重。發(fā)現(xiàn)變黑后,及時將根部腐爛的莖肉清理掉,以免腐爛向上延伸。清理完腐爛的莖肉,晾2~3h,待木質化的莖芯干爽后,使用防治細菌和真菌的殺菌劑對裸露莖芯進行消毒殺菌。以春雷王銅+咪鮮胺兌水噴灑莖基部及周圍的土壤。3~4 d后對仍在繼續(xù)腐爛的植株進行二次清理消毒。經(jīng)過2次處理以后,效果明顯,火龍果莖基部腐爛基本得到控制。
1.4基部培土
火龍果莖基部腐爛現(xiàn)象較嚴重,60%以上的植株需做莖基清理、消毒,腐爛部位長度有15~20 cm。裸露的莖芯容易缺水和被蟲咬,導致植株萎蔫、折斷。利用火龍果莖易生長不定根的特點,對受害植株進行培土,盡量培高,使土壤埋住裸露莖芯上部莖節(jié)處,誘導上部不定根扎入土中,形成新的根系,有利于火龍果植株恢復生長。
1.5施肥
火龍果園被水淹后,土壤水分飽和,氧氣不足,根系受損嚴重。在長出新根前,不能施肥,否則會加重根系損傷程度,導致火龍果植株死亡。為補充火龍果生長營養(yǎng)需求,應選擇晴天及時噴灑葉面肥。以磷酸二氫鉀+高硼+糖醇鈣+尿素兌水噴灑火龍果枝條,每7 d 噴1 次,連續(xù)2~3 次。及時觀察火龍果根系生長情況,扒開土層表面,發(fā)現(xiàn)大部分火龍果植株長出新根后,才能進行根際施肥。具體用量是:菜籽麩0.1kg/株+生物有機肥0.2 kg/株+復合肥(15-15-15)0.1kg/株+鈣鎂磷肥0.05kg/株。洪水過后第1 次根際施肥要在距離根部15~20 cm 處,將肥料均勻撒施在火龍果植株周圍,然后覆蓋稻草保濕。注意施肥時不能離根部太近,以免造成燒根。
1.6凋萎植株處理
火龍果極不耐澇,淹水后部分植株根系腐爛嚴重,不再萌發(fā)新根,且莖芯干枯。枝條得不到營養(yǎng)、水分供給,逐漸脫水枯萎。火龍果枝條脫水很慢,要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凋萎植株表現(xiàn)為肉質枝條變薄、變軟、顏色變淡紫色,莖基部莖芯干枯。針對植株不同凋萎程度做了2 種處理。一是對凋萎較輕的植株,直接剪去下部受損部位,傷口晾干后將整株火龍果往下移,扦插到地下10~15cm,周圍覆蓋泥土,淋生根水。每7d淋1次,1個月左右重新長出新根,植株逐漸恢復生長。二是凋萎嚴重的植株,干枯的部分較長,枝條枯萎嚴重,儲存的養(yǎng)分少,扦插不易成活。這部分植株只能全部換掉,重新種植新苗。
1.7控水管理
洪水浸泡后,土壤和空氣濕度較大,平時要保持棚內(nèi)空氣流通,使棚內(nèi)土壤盡快干爽。注意觀察土壤濕度,在土壤疏松干爽透氣后進行第1 次灌水,此次灌水使表層土壤濕潤,不能灌水太多,3~4d澆1次。觀察火龍果生長穩(wěn)定以后,即可按照正常情況澆水。
2 效果
2.1洪澇后火龍果植株恢復情況
據(jù)調查,94.74%的火龍果植株完全恢復正常生長,當年產(chǎn)量減少30%左右,對第2 年產(chǎn)量基本無影響。有34 株凋萎(占總株數(shù)4.07%)火龍果植株經(jīng)過整株下移扦插,現(xiàn)已生長新根,正在逐漸恢復生長。僅有10 株死亡,占植株比例的1.19%。說明通過土壤透氣、全園消毒、基部培土、葉面施肥等措施處理,火龍果恢復生長的效果明顯。
2.2洪澇后火龍果開花結果情況
洪水后的3~5天,第1批火龍果花苞開放。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沒有落果,首批果單果重較正常果低10%~20%。經(jīng)過1~2個月的緩慢生長,95%的火龍果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大部分植株又開始萌發(fā)新芽,期間也有少量火龍果開花。2個月后大部分植株正常開花、結果,長勢良好。
以上就是大棚紅肉火龍果澇害應對措施及效果,歡迎廣大火龍果種植戶來惠農(nóng)網(wǎng)多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