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參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shù)及病蟲害防治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5096人閱讀
丹參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材,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等功效。四川中江縣種植丹參的歷史悠久,其產(chǎn)出的丹參在藥效含量、外觀色澤在全國都名列前茅。下面就來說說丹參種植技術(shù)。
一、品種及繁殖方式
采用無性繁殖,使用傳統(tǒng)農(nóng)家丹參種根做種源。
二、選地、整地、作壟
1、選地
選擇肥力中上、土壤疏松帶沙、排水良好的地塊。實行水旱輪作,丹參、玉米輪作。
2、整地
采用地膜覆蓋聚土壟作丹參種植技術(shù)。栽種前翻耕土地,深耕,耙細,整平,深度30厘米。然后作壟,壟面寬90厘米,壟高30厘米以上,壟間溝寬20厘米,然后覆膜,覆膜要求四周挖好排水溝,等待打孔栽種丹參。
3、底肥
結(jié)合冬翻整地,每畝施入廄肥800---1500千克,施后深翻土30厘米以上,也可以用藥材專用復合肥。
三 、 栽培技術(shù)
(一)栽種
1、選擇種根
選用根條較直、色澤紫紅、大小均勻、無畸形、無破裂、無病蟲的子根。種根用量:每畝約60千克至70千克。
2、種植規(guī)格
密度:5500---6500株每畝,每壟3行,株距約30厘米。
3、栽種時間
12月中下旬采挖丹參季節(jié)至翌年2、3月,選非雨天栽種。栽種期間如遇天氣干旱,應澆定根水。
4、栽種方法
取出種根,將種根剪成2.0—3.0厘米的根段,按株、行距栽種。種根切忌倒栽,栽種后,在廂上覆蓋3--5厘米的細土。
(二)田間管理
1、除草
丹參生產(chǎn)田禁用除草劑,生長期間根據(jù)田間雜草情況,除雜草2--3次(主要是溝內(nèi)雜草)。
2、灌溉
苗期久晴無雨,應灌水保苗,選擇清晨或傍晚(不得在中午高溫時進行)引水灌溉。生長期間如遇干旱,灌水1--2次。
3、排水
要求平時田間無積水;雨后應及時排除田間、廂溝、邊溝積水。
4、施肥
丹參施肥原則:重施底肥、輕施苗肥、氮磷鉀肥配合,適時補施追肥,中后期用磷酸二氫鉀做根外追肥。7月上旬-8月上旬,每畝施入藥材配方專用肥40公斤兌水,一般視情況追施肥料。
四、丹參病蟲害防治
丹參病害主要有丹參根腐病、丹參根結(jié)線蟲病、丹參枯萎病、丹參菌核病、丹參缺鐵病;蟲害主要有:銀紋夜蛾、綠腿露蝗、短額負蝗、葉蟬類、臍螬、地老虎等。
1、加強農(nóng)業(yè)防治,提倡使用生物農(nóng)藥,不施或少施化學農(nóng)藥。禁止使用國家禁用農(nóng)藥。
2、化學防治
(1)根腐病:葉片開始褪色發(fā)黃,地下根莖有輕微褐色病斑。發(fā)病初期,拔出田間中心病株集中處理。病株達到百分之五以上時進行化學防治,每畝用百分之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窩灌。
(2)地老虎:每年8、9月和第二年的4、5月份。每畝用30克殺.蘇兌水50千克噴施。
(3)臍螬:葉片開始枯黃,根莖部有臍螬咬傷痕跡,蟲株率達百分之2時防治。每畝用殺.蘇兌水50千克灌窩。
五、采收
12月中旬至次年2月選擇非雨天進行。先割去丹參地上莖葉小心挖出丹參全根,減少斷根。起挖后去泥運回,再凈選禁用水洗。
以上是丹參的種植管理技術(sh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丹參種植要采用正確的栽培方法及科學精細的管理才能獲得高產(chǎn)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