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煤煙病打什么藥?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2727人閱讀
湖北省浠水縣從2014年開始流轉土地133.4萬m2建設控溫大棚,種植臺灣紅肉火龍果,經(jīng)過4年不懈的努力和艱苦探索,終于取得生產(chǎn)上的巨大成功,實現(xiàn)熱帶水果在長江北岸大面積的“南果北種”。下面參考一下栽培技術經(jīng)驗。
1.園區(qū)選址
選址在湖北省浠水縣洗馬鎮(zhèn)蘄陽大畈,該地處于北緯30゜30’572”,東經(jīng)115゜29’710”,園區(qū)內地勢平坦,陽光充足,氣候適宜,土壤為典型低丘沙質土,pH值4.8,水源灌溉方便,園內藏風聚氣,晝夜溫差較大,冬季可拒北風,夏日可避酷暑,周圍近百公里無任何工業(yè)企業(yè)污染,生態(tài)條件優(yōu)良,是典型的優(yōu)質設施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用地。
2.設施建設
園區(qū)內全部采用連棟溫室大棚,棚高2.8m,棚寬6.5m,大棚鋼管均為2mm的鍍鋅帶鋼管,夏季單層膜覆蓋,棚膜為10mm白色塑料膜,冬季低溫季節(jié)加蓋內膜,實施雙膜覆蓋保溫,內膜規(guī)格為4mm白色塑料膜。依據(jù)當?shù)氐匦蔚孛?,大棚建設基本以南北向為主(少數(shù)為東西方向)。
棚內以耐濕、耐高溫、耐腐蝕、支撐力強的鋼筋水泥柱為火龍果攀援支撐物,規(guī)格為8cm×8cm×180cm(長),水泥立柱30cm深埋地下固定,地上保持150cm,并以7股×12mm鋼絲纖拉固定,以作火龍果生長時攀援開花結果時用。
園區(qū)內統(tǒng)一安置精準滴灌設施,每棵植株旁都有一個滴灌孔,實現(xiàn)肥水一體化供給,確保水肥及時調節(jié)和供應。在大棚內為充分利用空間,在操作施肥、起溝過程中,每棚做3壟,壟高20~25cm,兩壟間留30cm溝,以作田間作業(yè)道路和灌溉用。
3.栽植情況
本園區(qū)內的紅肉火龍果均為從我國臺灣省引進的優(yōu)質品種,主要以異花授粉為主,約占70%,另有30%為白花授粉品種。栽植密度:株距40cm,行距220cm,每667m2約為700株左右。
3.1生長管理
3.1.1越冬管理
作為熱帶作物,火龍果相對喜高溫怕低溫,據(jù)國內外相關資料介紹,火龍果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低于5℃或高于38℃即進入休眠狀態(tài),以抵抗不良環(huán)境,打破休眠的溫度為8℃和35℃。
溫度過高會抑制花芽分化導致落花落果,而氣溫低于-2℃則出現(xiàn)凍害,幼芽嫩枝甚至部分成熟枝蔓也可能凍死凍傷,氣溫低于-5℃以下則老蔓由局部出現(xiàn)壞死至全部。
所以,紅肉火龍果在湖北地區(qū)最大的生長障礙是安全越冬,保溫成為最關鍵的措施。進入11月份以后,園內統(tǒng)一封棚,并采取雙膜覆蓋保溫方法,遇低溫或長期低溫寡照,須采取人工棚內薰煙增溫、燈光增溫補光等措施。
在天氣晴好的11∶00左右開棚通風,每月3次,在不影響棚內溫度的前提下,保證棚內空氣流通、氧氣充足。
3.1.2越夏管理
紅肉火龍果雖喜高溫,但溫度高于38℃時即進入生長休眠狀態(tài),而浠水地區(qū)夏季氣溫高于38℃時間較長。
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采取加強棚內空氣流通、覆蓋遮陽網(wǎng)、降低棚內濕度等調溫措施,可有效降低棚內溫度,保證棚內火龍果正常生長。嚴防棚內溫度過高、濕度過大而導致火龍果生長停滯,感染發(fā)病。
3.2水土肥管理
由于火龍果生長快、產(chǎn)量高,在整個生育期水肥供應必須充足?;瘕埞祵儆跍\層根系,基本上分布在土壤表層2~10cm范圍內,在其主莖和分枝上還有許多氣生根,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氧氣、游離氮以及其他營養(yǎng)成分。
火龍果喜肥怕瘦,喜干怕澇,施肥以薄肥勤施為原則,水分管理以不干不濕為原則。
3.2.1基肥
在3月上中旬,每667m2施有機肥500~800kg,以富含有機質、微量元素、活性菌的農(nóng)家有機肥為主,例如菜籽餅、草木灰、陳腐樹皮、樹屑、稻草油菜秸稈等。
3.2.2追肥
3月下旬~6月,每667m2施8kg有機復合肥(以肥料中氮磷鉀不同含量交替使用),每月施1~2次。
3.2.3花果肥
7~12月,每667m2施5kg復合肥(以肥料中氮磷鉀不同含量交替使用),每月施2~3次。
3.2.4復壯肥
11月份,每667m2補加150kg有機肥,確?;瘕埞辉缢ァ?
3.3水分
水分管理視季節(jié)和壟上情況而定,灌溉量以田間最大持水量60%~80%為宜,以濕透土表根系主要分布層為標準。1~6月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7~12月,果株正處于萌芽-開花期-坐果期,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70%左右,果實膨大后期(上糖期)嚴格控肥控水,以利提高果實含糖量和品質,保證口感,防止裂果。
火龍果對土壤pH要求在4.5~7.5之間均可,但以5.5~7之間最適。本地土壤pH原為4.8,通過施用草木灰等堿性肥料,現(xiàn)已調劑為5.8左右,已處在最適范圍之內。
3.4人工授粉
火龍果花冠一般在日落前1h左右開始開放,到20∶00~21∶00完全綻放?;ㄈ缏┒窢?,花瓣為白色略帶黃色,狀似白色羽毛,外圍有紅色瓣片環(huán)繞,花碩大美麗,直徑可達20cm以上,故有“霸王花”、“仙人花”之稱。授粉在晚上開花,早上閉花之前均有效。
但如有雨水沖刷,則無法授粉。一般采取人工毛筆收集花粉,用毛筆或雞毛撣子授粉方法。具體做法:火龍果開花時,左手托一干凈碟子,右手拿一干凈的毛筆,將碟子置于火龍果花的雄蕊下面,毛筆輕掃雄蕊,讓花粉散落碟中,然后再用毛筆或(雞毛撣子)蘸取花粉涂抹在待授粉的雌蕊上,即完成人工授粉。
4.適時采收,分級儲藏
當火龍果的果皮由綠色轉為紅色后10天,果實開始進入適時采收期。此時熟透的火龍果果皮紅潤,色澤均勻,鱗片皮薄變軟并逐漸向后彎(果實發(fā)育期間鱗片較硬且呈直立狀),果實尾端如“塞子”般部位出現(xiàn)輕微龜裂。
采收時,左手握果,右手用水果剪從果實基部剪下,將其頂端朝下,尾端朝上輕輕豎放在果籃中。剪子應為圓頭,采收人應修剪手指甲,以免刺傷果實,果籃中墊上軟布,以減少機械損傷而影響果實的商品性。
以上就是有關設施火龍果栽培技術的全部內容,小編建議大家可以多參考其它地區(qū)的種植經(jīng)驗,為自己的種植技術積累豐富知識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