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露地種植要科學選擇品種
惠農網(wǎng)·農技學堂
6661人閱讀
草莓苗長斑令不少種植戶頭痛!可能會有人講草莓苗長個斑除了丑一點也沒什么影響吧?其實不然,首先病葉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草莓苗營養(yǎng)吸收受阻,影響生長是第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是不及時處理,病葉很快傳染到其他植株,造成更大面積的損失!
1、蛇眼
蛇眼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發(fā)生在老葉上,葉柄、嫩莖也可能受到危害。
葉片上病斑一開始是暗紫色小斑點,隨后會擴大到圓形病斑,病斑邊緣紫紅色,中心灰白色到灰褐色,略有細輪紋。
病斑發(fā)生多的時候會融合成大型斑,碰到濕度大的天氣,還會出現(xiàn)白色霉層。發(fā)病重時,葉片布滿病斑,整片都會枯死。
病菌發(fā)病適宜溫度是18~22°,低于7°和高于23°發(fā)病少。濕度大的時候很容易發(fā)病,尤其光照不足、天氣陰濕發(fā)病重。
2、細菌性葉斑病
細菌性病害,又叫細菌性角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匍匐莖也會發(fā)生。一開始侵染的時候在葉片下表面出現(xiàn)水浸狀紅褐色不規(guī)則病斑,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現(xiàn)角型葉斑。
病斑照光呈透明狀,但是以反射光看的時候呈現(xiàn)深綠色。病斑擴大以后融合成一片,漸變淡紅褐色慢慢干枯。
濕度大時葉背可以看到菌膿溢出,干燥條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常在葉尖或者葉緣,葉片發(fā)病后皺縮破碎。
發(fā)病適溫25~30°,高溫多雨、連作、地勢低洼、灌水過量、排水不良、人為傷口或者蟲傷多容易發(fā)病重。
3、褐色輪斑病
又叫褐斑病、輪紋病、輪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匍匐莖,果期果實也會受害。
一開始出現(xiàn)紅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為圓形或者橢圓形斑塊,中央是褐色圓斑,圓斑外面是紫褐色,最外緣是紫紅色。
后期病斑上形成褐色小點,多成不規(guī)則輪狀排列,后期可導致葉組織大面積枯死,病斑干燥時易破碎。
葉柄、匍匐莖發(fā)病后容易產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組織變脆易折斷。
25~30°高溫多濕季節(jié)病害發(fā)生嚴重,漫灌也會加重病害。
4、V 形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偏低溫高濕,春秋低溫發(fā)生比較多,現(xiàn)在所以這里簡單介紹一下。
先在老葉上生成紫褐色小斑,逐漸擴大成為褐色不規(guī)則病斑,周圍常呈暗綠色或黃綠色暈圈。在幼葉上病斑常從葉頂部開始,沿中央主葉脈向葉基呈“V”字或者“U”字形發(fā)展。
這個病的特點是一般一個葉片只有1個大斑,嚴重時從葉頂部申達葉柄,最后整片葉子全部枯死。
春天陰濕天氣有利于病害發(fā)生傳播。
二、防治措施
怎么防葉斑?其實除了打藥部分有區(qū)別,其余防治措施都是一樣的。
1、氮肥要適量
用了氮肥會促進大量的嫩葉生長,幼嫩的部位表皮比較薄,抵抗力弱所以很容易感病。
所以莓莓建議如果已經(jīng)感染了葉斑病,這時候適當控制氮肥施用會比較好。
2、田間控濕超級重要
所有葉斑病的發(fā)病原因都和濕度大有很大原因,控制濕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1)適度灌水,忌猛水漫灌。
(2)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雨后及時排水,清理溝系,防止?jié)駳鉁簦档吞镩g濕度。
3、打藥防控關鍵點:
(1)雨前雨后要打藥:
很多細菌都是通過雨水或者空氣進行傳播,所以建議雨前雨后都要打藥。
(2)注意植株上的傷口
蟲害造成的葉片蟲眼,摘葉等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都可能成為病菌侵入的傷口。所以及時防治蟲害,盡量減少人為傷口,摘完葉片及時往傷口上噴殺菌藥,防治葉斑病傳播蔓延。
(3)具體藥劑推薦
這里要細分為細菌性和真菌性病害來對待。
對于細菌性病害(細菌性葉斑病),可以用1%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5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劑400~500倍液,或2%武夷霉素150~200倍噴霧。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防治3~4次。
對于真菌性病害(蛇眼病、褐色輪斑病等等),可以用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25%嘧菌酯(阿密西達)、異菌脲等等,打藥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喲。
在莓莓說的打藥基礎上,我還會再打一遍大蒜素,硫酸銅按說明配制濃度,這兩種藥都單打。打透藥量小點多對水,我用著防治病害效果好!
4、農事操作要注意
看到發(fā)病的、老葉、枯葉要馬上摘除,集中燒毀,一個作用是減少發(fā)病源頭,另外一個作用是增加株行間通風透光性,防止植株栽培過密。
5、增強苗子抵抗力
適當?shù)牧租浄屎外}肥可以讓葉片變厚,增強對葉斑的抵抗力,根和苗養(yǎng)好了就很不容易感病了。
葉斑一般不會大面積爆發(fā),最需要在意的還是炭疽這類容易大面積死棵的病害。大家不要太擔心。
以上就是惠農網(wǎng)小編整理的關于四種草莓葉斑病的辨別及防治,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上述藥劑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