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紅富士蘋果脫袋后常見病害及解決對策
惠農網(wǎng)·農技學堂
8697人閱讀
隨著蘋果種植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果園管理人員老齡化,套袋防治食心蟲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障礙,比如說套袋生產成本的提高、蘋果套袋后光照時間減少,果肉含糖量降低、新的病蟲害危害嚴重等等一系列問題,而蘋果脫袋后又會面臨新的植保問題,總得來說解決蘋果食心蟲是首要問題,接下來小編就來說說蘋果食心蟲發(fā)生關鍵因素及防治措施。
1 蘋果主要食心蟲的發(fā)生特點
山東省蘋果食心蟲主要有2種,即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分別簡稱桃小和梨小,兩種都能蛀果危害,造成果實腐爛和脫落,影響蘋果產量和品質,但是它們在蟲體形態(tài)和發(fā)生特點上卻有很大差異,可通過表1、表2進行對比區(qū)分。
表1 桃小食心蟲與梨小食心蟲的形態(tài)特征對比
表2 桃小食心蟲與梨小食心蟲發(fā)生特點對比
2 影響食心蟲發(fā)生的關鍵因素
2.1 生物環(huán)境
隨著城市、農村環(huán)境綠化的快速發(fā)展,觀賞果樹栽植非常普遍,加之與上述果樹同科的碧桃、櫻花、梅花、紫葉李等,這些都是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的適宜寄主,,導致上述食心蟲在這些樹木上暢通危害與繁延,并向附近的蘋果園陸續(xù)轉移。因此為了提高蘋果坐果率,可以在多數(shù)新建規(guī)模化果園栽植部分海棠樹為蘋果授粉。
2.2 溫濕度
溫濕度是影響昆蟲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關鍵因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年平均氣溫普遍提高,隨之地溫也會提高。根據(jù)溫度對兩種食心蟲的影響,氣溫升高后食心蟲越冬幼蟲死亡率可能會降低,越冬代成蟲發(fā)生期提前,年發(fā)生代數(shù)隨之增加,甚至會刺激它們的繁殖。越冬代成蟲均始見于5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出現(xiàn)在6月中旬,發(fā)生時期較1990年明顯提前,說明與氣候變暖有關。隨著我國水利設施發(fā)展和灌溉條件改善,現(xiàn)有蘋果園基本都有水澆條件,春季果園澆水必然有利于桃小食心蟲越冬幼蟲出土化蛹和羽化成蟲,也會導致越冬代成蟲發(fā)生期提前。
2.3 生草技術
果園生草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調節(jié)土壤pH值,促進果樹根系生長,為自然天敵提供豐富食源和良好的棲息場所。但是人工行間種草不利于果園冬季清園和翻耕土壤,卻有利于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在落葉雜草下和表層土壤內越冬,導致次年發(fā)生嚴重,需要進行合理生草與加強田間管理。
2.4 滴灌技術
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多集中在樹干附近50cm范圍內的土壤內越冬,蘋果園滴灌技術為果園及時灌水、保持根系周圍土壤穩(wěn)定含水量提供了保證,同時也給兩種食心蟲的出土化蛹、成蟲羽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3 防治食心蟲的綜合技術
3.1 人工防治
田間及時揀拾落果,防止兩種食心蟲的幼蟲從果內爬入土壤內;越冬樹下覆蓋地膜,阻礙成蟲出來上樹產卵;蘋果小幼果期套袋,阻止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接觸蘋果;冬春季刮除枝干上的老粗皮、翹皮,消滅越冬幼蟲;。
3.2 自然生草
在秋季、早春結合施肥全園翻土,破壞兩種食心蟲的越冬場所;春季隨時除草凈地,防治土壤內的幼蟲和蛹。
3.3 生物防治
5-9月份桃小食心蟲幼蟲棲居在土壤時用昆蟲病原線蟲懸浮液噴灑樹冠下的土壤,防治寄生桃小幼蟲;在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的成蟲發(fā)生期,田間釋放赤眼蜂。
3.4 誘蛾防治
各代成蟲發(fā)生初期在田間懸掛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性誘劑或迷向絲,誘殺成蟲;根據(jù)梨小食心蟲的趨化性,在田間掛糖醋液罐誘殺梨小食心蟲雌、雄成蟲。
3.5 藥劑防治
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的樹上噴藥防治關鍵時期均為卵期,在噴要時需做好蟲情測報,成蟲發(fā)生期預測采用性誘芯誘集雄蛾的方法;4月下旬在蘋果園分別懸掛桃小食心蟲和梨小食心蟲性誘芯,監(jiān)測兩食心蟲越冬代成蟲發(fā)生時間和數(shù)量,當田間連續(xù)3天誘到越冬代成蟲時,進行噴藥防治,等10天后再噴施第二次,可以有效防治治第1代蟲卵和初孵幼蟲;第2代蟲卵的防治則根據(jù)誘蛾高峰期,第一次噴施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8000倍液加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第二次噴施1%甲維鹽乳油2500倍液加2.5%高效氯氟氫菊酯乳油2500倍液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