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杉的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xué)堂
33151人閱讀
紅豆杉在全世界自然分布極少,已經(jīng)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樹種。天然分布范圍廣,但多為星散生或塊狀分布;作為珍稀樹種,它的價值非常豐富,下面一起來看看紅豆杉的栽培技術(shù)。
一、紅豆杉的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學(xué)特征及其生物學(xué)特征
1.1 形態(tài)特征
喬木,高達30米,胸徑30—100厘米;樹皮灰褐色、紅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條片脫離;大枝開展,一年生枝綠色或淡黃褐色、秋季變成綠黃色或淡紅褐色,二、三年生枝黃褐色、淡黃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黃褐色、淡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芽鱗三角狀卵形,背部無脊或有縱脊,脫落或少數(shù)存于小枝的基部。葉排列成兩例,條形,微彎或較直,長1—3(多為1.5—2.2)厘米,寬2—4(多為3)毫米,上部微漸窄,先端常微急尖,稀急尖或漸尖,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黃綠色,有兩條氣孔帶,中脈帶上有密生均勻而微小的圓形角質(zhì)乳頭裝突起點,常與氣孔帶同色,稀色較淺。雄球花淡黃色,雄蕊8—14枚,花藥4—8(多為5-6)。種子生于杯狀紅色肉質(zhì)的假種皮中,間或生于近膜質(zhì)盤狀的種托之上,常呈卵圓形,上部漸窄,稀倒卵狀,長5-7毫米,徑3.5-5毫米微扁或圓,上部常具二鈍棱脊,稀上部三角狀具三條鈍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鈍尖頭,種臍近圓或?qū)挋E圓形,稀三角形。
1.2 生物學(xué)特征
紅豆杉屬植物是一類古老的植物類群,常綠喬木或灌木,是雌雄異株、異花授粉植物。球花小,單生于葉腋內(nèi),早春開放;雄球花為具柄、基部有鱗片。成頭狀,各有6—14枚盾狀雄蕊,每~雄蕊有花藥4—9個;雌球花有一頂生的胚珠,基部托以盤狀珠托,下部有苞片數(shù)枚;種子堅果狀球形,著生于紅色肉質(zhì)杯狀假種皮中,種子當(dāng)年成熟怕。
1.3 生態(tài)學(xué)特征
紅豆杉屬植物只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黃壤、黃棕壤上生長良好,是典型的陰性樹種,幼苗喜蔭、忌曬,但是苗期環(huán)境過濕,可使幼苗感染立枯病。本屬植物多在林分中下層作為伴生樹種,散生,基本無純林存在,也極少有團塊分布[3];幼樹和成樹在冠層郁閉度0.5—0.6之間長勢好,隨郁閉度增加,長勢逐漸減弱。其天然更新方式有種子繁殖和無性萌芽繁殖兩種。但由于該屬植物常散生于林中而導(dǎo)致的物種間隔,或花期不遇(雌雄異株、異花授粉),使其傳粉受精受阻,最終形成的種子數(shù)量極有限;加之其種子假種皮味甘甜可食,鳥類、動物也取食,使殘存種子數(shù)量更少。而且該屬植物的種子呈堅果狀,種皮厚,處于深度休眠狀態(tài),自然狀態(tài)下需要經(jīng)過兩冬一夏才能萌發(fā),即使正常萌發(fā),形成的幼苗由于抗逆性差,成活率也很低。比較而言,萌芽繁殖成活率高得多,能較好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變化。
1.4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華中海拔1000n成l200m以上的山地上部;華南、西南海拔l500-3000m的山地落葉闊葉林中;相對集中分布于地形較為復(fù)雜的橫斷山區(qū)和四川盆地周邊山地。該種種群密度低,多生長于針闊2 價值混交林中,呈零星分布。
二、紅豆杉的價值
2.1 藥用價值
紅豆杉藥用開發(fā)價值從紅豆杉樹皮中分離出來的紫杉醇,于1992年經(jīng)美國FDA正式批準作為晚期卵巢癌、肺癌、子宮癌等癥的治療藥物后,立即引起全球醫(yī)學(xué)界的關(guān)注。我國衛(wèi)生部已批準在國內(nèi)使用,北京、上海1995年同時引進紫杉醇針劑在臨床上應(yīng)用。目前研制地紅豆杉系列的保健茶也在我國開發(fā)上市。主要治療癌癥、高血壓、腎臟病、高血脂、胃炎、鼻炎、腸炎、慢性咽炎、氣管炎和因氣血虛寒、氣滯、血瘀引起的痛經(jīng)等婦科疾病。紫杉醇在國內(nèi)外需求量極大,且價格昂貴,美國已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面積的開發(fā)種植。我國北京等地也已開始研究開發(fā)[10]。
2.2 園林觀賞價值
紅豆杉主干挺拔, 枝條舒展稠密, 樹冠卵形, 間或塔形; 幼葉翠綠, 老葉濃綠, 有光澤; 果實成熟時紅果滿枝, 狀若紅豆, 歷時數(shù)月。綠葉紅果, 頗為美觀。林木全年生機勃勃, 四季常青,入冬更顯蒼翠, 是一種極有發(fā)展途徑的園林觀賞樹種。紅豆杉天然生長緩慢, 節(jié)間短, 枝豐葉茂, 耐修剪; 莖枝柔軟, 富有韌性, 便于隨意盤曲整形, 加工難度小。又是一種優(yōu)秀的盆樹材料, 其強耐蔭耐寒, 宜置于居室, 尤其是長江以北地區(qū)居室、賓館、會議廳布景的極好材料。
2.3 用材
木材堅實致密,不翹不裂,木板表面顏色喜人,木材紋理細膩,是家具,特別是制作裝飾盒的上等材料;又因木材水濕不腐,亦為上等水工工程用材;
2.4 其他價值
紅豆杉種子含油60%以上,供制皂及潤滑用油,入藥有驅(qū)蟈蟲、消積食的作用。
三、繁殖方法及其育苗技術(shù)
3.1 圃地選擇
苗圃選擇在交通便利、給排水良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段。
3.2 種子繁殖
種子9~10月成熟后,及時采收搓去紅色的假種皮,洗凈后與干凈的濕河砂混勻貯藏,冬季置室外背陰處冷凍,夏季接受雨淋,翌年秋播。如果是春播,冬季仍要冷凍,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入暖房催芽。種子發(fā)芽最適溫度為20℃,30天可發(fā)芽80%以上。選合適的時期及時播種,播種20天出苗。如果是冬播,也可在采種后1周內(nèi)將處理好的種子用50°白酒和40°溫水(1:1)浸泡20min,撈出后用濃度為0.05%的赤霉素浸種20h左右。這樣能誘導(dǎo)水解酶的產(chǎn)生,打破種子休眠期,促進種子萌發(fā)。
3.3 扦插繁殖
扦插時間以5.6月為好,選樹齡4年以上母株上的枝條,按15cm截成段,去掉下部葉片,將插條下部3~5cm浸在100×10“奈乙酸或GGR生根粉中3h或在1%吲哚丁酸中短時間地蘸漬。扦插在1:1的河砂和蛭石中,扦插深度3~5cm,密度5×10cm,插后及時澆水,苗床用薄膜拱棚保濕,每日噴水2次,2周后每日噴水1次,雨季撤棚。經(jīng)精心管理,45天可生根,成活率在90%以上。
3.4 苗期管理
無論是播種,還是扦插,等到紅豆杉幼苗長出6-7片真葉后,這時就可以選擇陰雨天進行移苗了。移苗前先澆透水,然后再拔出小苗,并整齊的打成捆并用剪刀剪去較長的根,以方便移植。移植到事先裝好黃心土和腐殖土[12](1:1)的育苗袋中容器育苗選用8×15cm規(guī)格的營養(yǎng)杯中。夏天都要搭棚遮陰,透光率在30%左右即可。冬天都要設(shè)拱棚蓋塑料薄膜和草簾,保證安全越冬。
四、造林技術(shù)
4.1林地選擇
選擇山坡中下部且坡度小于35°或平地、土壤pH值為4.5--7.0、肥力中等、濕潤的地塊,郁閉度不大于0.4的人工幼林地亦可用于造林。選地后帶狀或穴狀整地.
4.2打穴規(guī)格
造林地全面清理后,采用水平帶整地后挖穴或穴墾整地,株行距為2mX2.5m,穴的規(guī)格為40cmX40cmx30cm(長X寬X深)。
4.3種植方法
植苗時將苗木營養(yǎng)袋用雙手稍壓緊,然后撕裂營養(yǎng)袋,將苗木直立于土穴中心,表土回穴,回土至半穴時每穴施400g硫酸鉀復(fù)合肥。種植深度以營養(yǎng)袋土表面與地面持平為宜,種植后雙手將土適量壓緊。
4.4撫育管理
造林后每年應(yīng)撫育2--3次,5--6月和8--9月鋤撫2次,7月刀撫。造林后從第2年開始,每年5月結(jié)合鋤撫追肥,6月中旬追施磷酸二銨150kg/hm2。若用于綠化的則視形狀需要再進行修剪。
五、病蟲害防治技術(shù)
5.1葉螨
用 2% 天達阿維菌素 3000 倍液噴霧,噴藥要均勻,一定要噴到葉背面;另外,對田邊的雜草等寄生植物也要噴藥,防止其擴散;或用 50% 甲胺磷、40% 氧化樂果 10 倍液加入少量生物肥,注桿或根施。
5.2蚜蟲
防治措施如下:
①用 1:15 的比例配制煙葉水,泡制 4 小時后噴灑。
②用 1:4:400 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噴灑。
③用 10% 氧化樂果乳劑 1000 倍液或馬拉硫磺乳劑 1000至 1500 倍液或敵敵畏乳油 1000 倍液噴灑。
④對桃粉蚜一類本身披有蠟粉的蚜蟲,施用任何藥劑時,均應(yīng)加 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5.3 介殼蟲
根據(jù)介殼蟲的各種發(fā)生情況,在若蟲盛期噴藥。因此時大多數(shù)若蟲多孵化不久,體表尚未分泌蠟質(zhì),介殼更未形成,用藥仍易殺死。
防治措施:每隔 7—10 天噴 1 次,連續(xù) 2—3 次??捎?40%氧化樂果 1000 倍液,或 50% 馬拉硫磷 1500 倍液,或 255 亞胺硫磷 1000 倍液,或 50% 敵敵畏 1000 倍液,或 2.5% 溴氰菊酯 3000 倍液,噴霧。保護和利用天敵:如捕食吹綿蚧的澳洲瓢蟲、大紅瓢蟲、寄生盾蚧的金黃蚜小蜂、軟蚧蚜小蜂、紅點唇瓢蟲等都是有效天敵,可以用來控制介殼蟲的危害,應(yīng)加以合理的保護和利用
5.4疫霉病
又稱炭疽病,由膠孢炭疽菌,主要危害紅豆杉的葉和嫩梢 ,葉片尤為嚴重。
防治措施:芽萌動前噴 21% 旺泉水劑 400 倍液 +42% 正帥乳油 1000 倍液,芽萌動后噴施5% 貝博水劑 1000 倍液 +50% 滅蟲露乳油 800 倍液。自 5 月底至 8月,每 20 天噴藥一次,防治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