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濕度控制方法5種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xué)堂
4179人閱讀
春化蠶豆與青大蒜如何間作栽培?現(xiàn)在很多地區(qū)在種植作物的時候,不在只是種植一種作物,而是通過作物間作的栽培方式,最大化利用土壤,提高種植經(jīng)濟效益,因此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太倉市春化蠶豆+青大蒜間作栽培技術(sh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 青大蒜栽培技術(shù)
1.1 整地施肥
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中等肥力田塊施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 30 t/hm 2 左右 +45% 高濃度復(fù)合肥 450 kg/hm 2 ,在施肥后要及時耕翻,耕翻深度大約為 25 cm 。
1.2 播種
種子選擇:直徑 4 cm 以上、、蒜頭圓整、無腐爛、無霉變、無畸形、 4 g 以上的種子;
種子播種處理:播種前2天用40% 多菌靈 500 倍液浸種 16~24小時,按照每 50 kg 藥液浸大蒜種子 30 kg,浸泡后撈出來晾干;
播種時間: 9 月中旬;
種子播種密度:按行距 88 cm 、株距 5 cm排放蒜種,間作青蒜的密度控制在 30 萬株 /hm 2 以下。
1.3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蒜苗出土后進行人工拔草;
水分管理:播后保持土壤濕潤,結(jié)合施苗肥、臘肥澆 2 次水;肥料管理:青蒜栽培生長期中有 2 次重點追肥,分別為苗肥、臘肥,苗肥施用時間 11 月 15 - 20 日,撒施復(fù)合肥 225 kg/hm 2 ;臘肥施用時間 1 月 15 — 25 日,撒施復(fù)合肥 225 kg/hm 2 。
1.4 病蟲害防治
青蒜病蟲害:小球菌核病、葉枯病、紋枯病、蒜蛆等;
青蒜病蟲害防治:小球菌核病防治:發(fā)病初期用 40% 復(fù)方多菌靈 1.5 kg/hm 2 + 井岡霉素 1.5 kg/hm 2 兌水 900 kg/hm 2 噴霧防治;葉枯病、紋枯病防治:用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 750 kg/hm 2 噴霧防治;花葉病防治:用 1.5% 植病靈乳劑 1 000 倍液 750 kg/hm 2 噴霧防治;種蠅防治:種蠅成蟲發(fā)生期葉面噴灑 2.5% 溴氰菊酯乳油2 500 倍液 750 kg/hm 2 噴霧防治。
1.5 采收
采收在1-2月份,掘松根部連根拔起。
2 春化蠶豆栽培技術(shù)
2.1 培育壯苗
播種前處理: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配好的防病藥液里在低溫條件下浸種 24小時,撈出來等水分干后播種;
播種時間:以 8 月中下旬為宜,選用 50 孔穴盤和蔬菜專用基質(zhì),每孔播 1 粒,覆蓋0.5 cm 厚蓋籽基質(zhì);
播種后管理工作:播完后澆足水置于冷藏庫層架,在 5 ℃左右低溫條件下進行催芽春化處理,低溫春化處理 20 d 后,置于大棚設(shè)施遮蔭條件下煉苗 7 d 。
2.2 移栽
移栽時間:9 月中下旬;
移栽具體操作:先施肥、整地、做畦、加裝滴管、鋪膜,后人工穴栽;
栽植密度:移栽密度 1.2 萬 ~1.5 萬株 /hm 2 , 8 m寬的棚種 5 行,行距 1.6 m ,株距 40 cm ; 6 m 寬的棚種 4 行,行距 1.5 m ,株距 45 cm 。
2.3 肥料運籌
蠶豆移栽前 10 d 施有機肥 15 t/hm 2 左右,栽前條施過磷酸鈣 375~450 kg/hm 2 ,初花時行間開溝條施 45%復(fù)合肥 225~300 kg/hm 2 。
2.4 溫濕度管理
移栽后到11月底拆除大棚圍膜,通風(fēng)降溫,11 月底裝上圍膜,夜間蓋膜保溫。到 3 月中下旬,氣溫穩(wěn)定在 10 ℃ 以上時,全天通風(fēng),保持苗期大棚溫度在12~15 ℃范圍內(nèi),同時注意通風(fēng)降濕,蠶豆過干時用滴管補水 。
2.5 植株調(diào)整
定植活棵 10 d 后用烯唑醇 300 g/hm 2 兌水 300 kg/hm 2噴霧,控制高;當(dāng)開花8~10 薹,摘去豆枝頂部的 1 葉 1 心,去除多余分支數(shù),控制在 8~10 株之間。
2.6 病害防治
病害危害:一般有絲核菌危害幼莖、鐮刀菌危害幼根,,常在 10 月下旬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病株和死苗;
防治措施:農(nóng)業(yè)防治:實行輪作換茬、高畦深溝、嚴防積水、控制濕度,減少或避免侵染性病害發(fā)生;物理防治:運用黃板誘殺蚜蟲,黃板設(shè)置密度 450~600 塊 /hm 2 ;化學(xué)防治:在病蟲害發(fā)生初期,用高效低毒農(nóng)藥防治。
2.7 采收
采收在3月份下旬開始,在5 月露地蠶豆上市時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