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種植:綠色無公害葡萄種植農藥使用要求有哪些?
惠農網·農技學堂
6323人閱讀
葡萄氣灼病,也叫縮果病,是葡萄生理性病害中的一種,常與葡萄種植天氣有關。特別是在葡萄套袋后,更是紅地球葡萄的常見病害;在其他葡萄品種上,氣灼病時有發(fā)生,有些年份非常嚴重。那么,葡萄氣灼病要如何防治呢?
1 氣灼病的癥狀
氣灼病一般發(fā)生在幼果期,從落花后45 天左右至轉色前均可發(fā)生,但大幼果期至封穗期發(fā)生最為嚴重。
首先表現為失水、凹陷、淺褐色小斑點,并迅速擴大為大面積病斑,整個過程基本上在2小時內完成。從病斑橫切面看,病斑表皮以下有些像海綿組織。病斑面積一般占果粒面積的5%~30%,嚴重時,一個果實上會有2~5 個病斑,從而導致整個果粒干枯。
病斑開始為淺黃褐色,而后顏色略變深并逐漸形成干疤(病斑多的果實,可致整個果粒干枯形成“干果”)。病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一般在果粒的側面,近果梗處和底部也有發(fā)生。在土壤濕度大(水浸泡一段時間后)又遇雨水后(在葡萄粒上有水珠)突然高溫,果面有水珠的部分,易在水珠底部出現氣灼病。高溫期間用藥,極易在果粒下部的藥滴處出現氣灼病。
氣灼病沒有傳染性。沒有分離到病原物。
2 氣灼病和日燒及其他病害的區(qū)別
日燒病是由于太陽的紫外線、強光線造成的灼傷,顏色比較深,類似于“火燒”狀;氣灼病是水分生理病害,病斑顏色比較淺,類似于“開水燙”狀。
氣灼病和其他生理性病害(缺硼等)的區(qū)別:氣灼病形成非常快,一般在2 小時之內完成;其他病害形成比較緩慢,病斑由小變大需要幾天或十幾天過程。
氣灼病和刺吸性蟲害危害狀的區(qū)別:氣灼病病斑大;蟲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小。氣灼病病斑顏色會逐漸加深,形成枯死斑;蟲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凹陷、失綠、硬斑,一般不枯死。
3 發(fā)生規(guī)律
3.1 連陰雨后,天氣突然轉晴后立即套袋
由于土壤含水量飽和,根系吸水困難,加之袋內高溫易發(fā)生氣灼病。
3.2 葡萄封穗前后一次施肥過多,過于集中
造成施肥區(qū)域根系處于高濃度的肥料環(huán)境中,根系吸水困難,易發(fā)生氣灼病。
3.3 高溫天氣中午大量灌水
造成根系土壤溫度降低,影響水分吸收,引發(fā)或加重氣灼病的發(fā)生。
4 預防措施
4.1 掌握好套袋時間
連陰雨后,天氣突然轉晴后不要急于立即套袋,三天后再套袋,有利于減少氣灼病發(fā)生。
4.2 封穗前后施肥要均勻
葡萄封穗前后不要一次施肥過多,過于集中,施肥要均勻,同時增加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類肥料,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有利于降低氣灼病發(fā)生。
4.3 避免高溫天氣中午大量灌水
建議高溫天氣早晨或傍晚灌水避免氣灼病的發(fā)生。
4.4 高溫季節(jié)可葉面噴施S— 誘抗素
濃度為2 毫克/千克,10~15 天一次,可明顯降低氣灼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