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振興大講堂第217期】學習貫徹新修訂《科普法》切實履行新時代科普責任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7752人閱讀
黃花菜怎么種植?說到黃花菜,可能不少人腦海里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等到黃花菜都涼了,那么你們有吃過黃花菜嗎?黃花菜其實在我國的南北地區(qū)均有種植,四川渠縣更是被稱為“中國黃花之鄉(xiāng)”。
1 生長特點
黃花菜耐瘠、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地緣或山坡均可栽培。對光照適應范圍廣,可與較為高大的作物間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溫。忌土壤過濕或積水。旬均溫5℃以上時幼苗開始出土,葉片生長適溫為15~20℃,開花期要求較高溫度,20~25℃較為適宜。
2 選種
2.1早熟型
黃花菜早熟型有四月花、五月花、清早花、早茶山條子花等。
2.2中熟型
黃花菜中熟型有矮箭中期花、高箭中期花、猛子花、白花、茄子花、杈子花、長把花、黑咀花等。
2.3遲熟型
黃花菜遲熟型有倒箭花、細葉子花、中秋花、大葉子花等。
3 黃花菜播種方法
3.1扦插
黃花菜采收完畢后,從花莛中、上部選苞片鮮綠,且苞片下生長點明顯的,在生長點的上下各留15厘米左右剪下,將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兩端埋入土中,使苞片處有生長點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細土保護,約經(jīng)1周后即可長根生芽,經(jīng)1年培育,每株分蘗數(shù)多者有12個,最少5個,翌年即可開花。
3.2分株
黃花菜分株繁殖是黃花菜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是將母株叢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種是由母株叢一側(cè)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種苗,留下的讓其繼續(xù)生長。挖苗和分苗時要盡量少傷根,隨著挖苗和分苗隨即栽苗。
3.3切片
黃花菜采收完畢后,將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開,除去短縮莖周圍的毛葉,已枯死的葉,然后留葉長3~5厘米,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莖從上向下先縱切成兩片,在分切時每個苗片都需上帶苗莖,下帶須根,分切后用50%多菌靈1200倍液浸種消毒1~2小時,撈出攤曬后用細土或草木灰混合黃土拌種育苗。
3.4播種
黃花菜在花開后10~60分鐘進行人工授粉,以主花序頂端分枝及第二分枝的結(jié)果率最高,從節(jié)位看第一和第二果節(jié)的結(jié)果率最高,為此對于第一至第四個分枝,可以保留1~4果節(jié)上的花蕾,主花序頂端分枝可保留第一和第二果節(jié)上的花蕾,其余的花蕾應疏掉,使養(yǎng)分集中于果實和籽粒。
4 種植技術(shù)
4.1合理密植
黃花菜采用密植可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增加分蘗、抽薹和花蕾數(shù),達到提高產(chǎn)量的目的。一般多采用寬窄行栽培,寬行60~75厘米,窄行30~45厘米,穴距9~15厘米,每穴栽2~3株,栽植4.5萬~7.5萬株/公頃,盛產(chǎn)期達150萬~225萬株/公頃。
4.2適當深栽
黃花菜的根群從短縮莖周圍生出,具有1年1層,自下而上發(fā)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點,因此適當深栽利于植株成活發(fā)旺,適栽深度為10~15厘米。植后應澆定根水,秋苗長出前應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新苗的生長。
4.3中耕培土
黃花菜為肉質(zhì)根系,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環(huán)境條件,才能有利于根群的生長發(fā)育,生育期間應根據(jù)生長和土壤板結(jié)情況,中耕3~4次,第1次在幼苗正出土時進行,第2~4次在抽薹期結(jié)合中耕進行培土。
5 施肥管理
5.1冬肥
應在黃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即秋苗經(jīng)霜凋萎后或種植時進行,以有機肥為主,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3萬千克/公頃、過磷酸鈣750千克/公頃。
5.2苗肥
苗肥主要用于出苗、長葉,促進葉片早生快發(fā),苗肥宜早不宜遲,應在黃花菜開始萌芽時追施,追施過磷酸鈣150千克/公頃、硫酸鉀75千克/公頃。
5.3薹肥
黃花菜抽薹期是從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入生殖生長的重要時期,此期需肥較多,應在花薹開始抽出時追施,追施尿素225千克/公頃、過磷酸鈣150千克/公頃、硫酸鉀75千克/公頃。
5.4蕾肥
蕾肥可防止黃花菜脫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長采摘期,增加產(chǎn)量,應在開始采摘后7~10天內(nèi),追施尿素75千克/公頃。同時采摘期每隔7天左右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加0.4%尿素,加1~2%過磷酸鈣水溶液,另加15~20毫克/千克九二零于17:00后噴1次,對壯蕾和防止脫蕾有明顯效果。
以上就是黃花菜的栽培要點,關(guān)于黃花菜你還有哪些疑問,可以留言告訴小編,另外小編也想請教各位,黃花菜的做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