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溫。雛鵪鶉體溫調節(jié)機能不完善,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同時,幼雛個體很小,相對體表面積較大,散熱量較成雞多,所以雛鶉對溫度非常敏感。保溫條件比雛雞要求更為嚴格。 育雛時在頭三天內中心溫度應達到38-40℃,在第一周內逐漸降至35-33℃,第二周32-29℃,第三周為28-25℃,第四周為24-21℃。育雛器內溫度和室溫相同時,即可脫溫。室內溫度保持在20-24℃為宜。溫度掌握不僅僅依靠溫度計,更主要的是觀察雛鶉的狀態(tài),看鶉施溫。同時,還應注意天氣變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陰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2、飲水。雛鶉經(jīng)過長途運輸或在孵化器內呆的時間過長,增喪失不少水分,應及時供給溫水,使雛鶉恢復精神,否則會使雛鶉絨毛發(fā)脆,影響健康。長時間不供水,會使雛鶉遇水暴飲,甚至弄濕羽毛,引起受涼,產(chǎn)生拉稀。第一天宜飲用5%葡萄糖水溶液,隨著日齡的增長,飲水量增加,可改用水槽喂水。使用水槽時,上面最好加蓋網(wǎng)罩,以免雛鶉落入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