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麥紋枯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農(nóng)業(yè)防治
- 合理輪作:實行小麥與非禾本科作物輪作,如與大豆、棉花等輪作,減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積累。
- 選用抗病品種:種植鄭麥9023、揚麥16等對紋枯病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種。
- 合理密植:按照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確定種植密度,一般每畝基本苗控制在15萬-20萬株,保證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
- 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合理搭配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肥料,避免偏施氮肥,增強小麥的抗病能力。
化學防治
- 藥劑拌種:用咯菌腈、苯醚甲環(huán)唑等拌種,可有效殺滅種子表面和土壤中的病菌,一般每100公斤種子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0-200毫升拌種。
- 土壤處理:對于重病田,在播種前可用五氯硝基苯等進行土壤處理,每畝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1-1.5公斤,拌細土20-30公斤,均勻撒于地表后耕翻入土。
- 田間噴藥:在小麥返青至拔節(jié)初期,當病株率達到15%-20%時,及時噴施戊唑醇、丙環(huán)唑、噻呋酰胺等藥劑,每畝用25%戊唑醇水乳劑3000倍液或24%噻呋酰胺懸浮劑2000倍液噴霧,重點噴施小麥莖基部。
其他措施
- 清除病殘體:小麥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原菌基數(shù)。
-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降低田間濕度;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