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干姜和生姜在以下方面存在區(qū)別:
來源與炮制
- 生姜: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采收后洗凈即可藥用。
- 干姜:是生姜的干燥根莖,通常在冬季采挖生姜后,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制成。
性狀
- 生姜:呈不規(guī)則塊狀,有指狀分枝,表面淺黃色或灰白色,有須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有明顯的辛辣氣味。
- 干姜:呈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枝,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粗糙,質堅實,斷面顆粒性,色較淺,氣香,味辛辣。
功效
- 生姜: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常用于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魚蟹中毒等。
- 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要用于脾胃虛寒,亡陽厥逆,寒飲喘咳等。
性味歸經
- 生姜:性微溫,味辛,歸肺、脾、胃經。
- 干姜:性熱,味辛,歸脾、胃、腎、心、肺經。
臨床應用
- 生姜:多用于日常食療及輕癥疾病的調理,如用生姜煮水可緩解風寒感冒初期癥狀。在方劑中常作為佐使藥,調和藥性,如桂枝湯中用生姜助桂枝解肌發(fā)表。
- 干姜: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中焦虛寒較甚或亡陽證等危急重癥,如四逆湯中以干姜配附子回陽救逆。
用量用法
- 生姜:煎服一般用3 - 10克,或搗汁沖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擦患處。
- 干姜:煎服常用量為3 - 10克。
總之,干姜和生姜雖同出一物,但因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等方面有所差異,臨床應用時需根據具體病情準確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