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害名稱】:
白菜白斑病白菜白斑病廣泛發(fā)生于我國南北方,除為害白菜外,還為害十字花科的許多其他種,如甘藍、油菜、菜薹、花椰菜、蘿卜、芥菜、蕪菁、小青菜、烏塌菜等,是一種分布廣、寄主多的病害。
【癥狀】:主要為害寄主葉片,在葉上產生斑點,影響光合作用,從而降低產量。1癥狀最先在葉片出現(xiàn)灰褐色或黃白色圓形小病斑,后逐漸擴大成為圓形或近圓形大斑,直徑0.3~1.0cm,病斑邊緣綠色,中央灰白色至黃白色,病部稍凹陷、變薄,易于破裂。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產生淺灰色霉狀物。病害嚴重時,病斑融合,致葉片枯死。
【發(fā)病規(guī)律】:它主要以分生孢子?;康木z或菌絲塊附著在病葉上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種子上越冬。翌年產生孢子借雨水飛濺傳播到葉片上,孢子萌發(fā)后從氣孔侵入,引起初侵染。病斑形成后又可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此病5~28℃均可發(fā)病,發(fā)病適溫11~23℃。旬均溫23℃,相對濕度高于62%,降雨16mm以上,雨后12~16天開始發(fā)病,此為初侵染,病情不重。生育后期,旬均溫11~20℃,旬相對濕度60%以上,經(jīng)過再侵染,病害擴展,連續(xù)降雨,就可促進病害流行。白斑病流行的氣溫偏低,屬低溫型病害。因此,在北方菜區(qū)本病盛發(fā)于8~10月,長江中下游及湖泊附近菜區(qū),春秋兩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多雨的秋季發(fā)病重。此外,播種早、連作年限長、下水頭、缺少氮肥或基肥不足,植株長勢弱的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不同品種對白斑病的抗性有差異,各地應根據(jù)本地實際選用抗病品種。
②輪作。實行3年以上輪作,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套作,前茬可以是小麥、豆類、茄果類、瓜類等。
③平整土地,減少田間漬水;適時播種;增施基肥,適施追肥,加強管理,增強植株對病害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