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心腐病的癥狀、發(fā)病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
惠農網·農技學堂
23608人閱讀
香蕉相信大家十分熟悉,它是著名的熱帶、亞熱帶水果,有著“世界水果”的稱號。香蕉不僅口感甜美,也容易剝皮,且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市場需求量高。另外,香蕉栽培容易,產量高,基本上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熱帶地區(qū)均有種植。而在香蕉的種植管理技術當中,病蟲害防治可謂是尤為關鍵的一環(huán)。今天我們就來重點了解下香蕉的冠腐病。
香蕉冠腐病的病因
香蕉冠腐病是香蕉采后及運輸期間發(fā)生的重要病害,主要引起蕉指脫落,軸腐和果腐,蕉農常稱為"白霉病"。發(fā)病嚴重時果腐率達18.3%,軸腐率高達70%-100%,往往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是香蕉僅次于炭疽病的主要病害。
而引引致香蕉冠腐病的病原菌極為繁雜,但在廣東省發(fā)現主要有4種鐮刀菌:串珠鐮孢、亞粘團串珠鐮孢、半裸鐮孢和雙胞鐮孢。這4種致病鐮刀菌均從傷口侵入,香蕉去軸分梳以后,留下大面積傷口,是病原菌的入侵點。外運香蕉由于粗放采收,包裝、運輸常導致果實傷痕累累,加上夏秋季車廂高溫高濕,導致果實大量腐爛。香蕉產地貯藏時,聚乙烯袋密封包裝雖能延長果實壽命,但袋內高溫高濕,高二氧化碳易誘發(fā)該病的發(fā)生。另外,雨后采收或采前灌溉的果實也極易發(fā)病。
香蕉冠腐病的病癥
香蕉采后貯藏7~10天,首先為害果軸,果穗落梳后,蕉梳切口出現白色棉絮狀物霉層并開始腐爛,病部繼而向果柄發(fā)展,呈深褐色,前緣水漬狀,暗綠色,蕉指散落。后期過身發(fā)病,果皮爆裂,蕉肉僵化,催熟果皮轉黃后食之有淀粉味感,喪失原有風味。
香蕉冠腐病的防治方法
1、預防本病的關鍵是盡量減少貯運各環(huán)節(jié)中造成的機械傷,改竹籮包裝為瓦楞箱包裝,運輸過程中應做到輕拿輕放。
2、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冷藏車進行運輸,冷藏溫度一般控制在13-15℃,可明顯降低冠腐病的發(fā)生。
3、冠腐病的發(fā)生與溫度、降水等有關,因此盡量選擇晴天進行采收,遇降雨天氣應等雨后2-3日再進行采收。另外,采收前一周內不得灌溉澆水。
4、采收后包裝前用50%多菌靈600~1000倍液(加高脂膜200倍液兼防炭疽?。┙?分鐘。
5、香蕉冠腐病的防治,目前國內外主要還是依賴化學防腐劑。咪鮮胺、氟硅唑、丙環(huán)唑、晴氨唑、噻菌靈、異菌脲等都是常用的化學藥劑,建議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總的來說,香蕉冠腐病是香蕉采后儲運期間的重要病害,若不引起重視的話,則直接影響香蕉品質與外觀,在最后關頭折戟顯然就得不償失了。而種植戶要做到的就是,改善貯運條件、科學采收以及正確用藥防治,以減少致病菌的侵染。
關于香蕉冠腐病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惠農網對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