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殖黃骨魚的方法
惠農網·農技學堂
3438人閱讀
黃顙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它也叫黃辣丁,營養(yǎng)價值很高,口感也很鮮美,在市場上需求量較大。不少農民朋友會專門養(yǎng)殖黃顙魚賺錢,在冬季養(yǎng)這種魚需做好哪些管理要點?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黃顙魚冬季需做好哪些管理要點?
1、增加池塘水位
越冬期間,水溫不斷降低。此時,要及時選擇晴好天氣增加池塘水位,有利于池塘水溫的保持。水溫越低,黃顙魚的集群性越強,過淺的水位、過低的水溫,會使得越冬期間黃顙魚更加緊湊的聚集在一個個小坑里,黃顙魚是無鱗魚,身上有3個硬棘,緊湊的聚集在一起時容易彼此刺傷皮膚,形成傷口,感染水霉。冬季池塘水位一般保持在2m左右為宜,水位過淺不容易保持水溫的穩(wěn)定,水位過深容易造成池塘底部水體缺氧。
2、肥水越冬
養(yǎng)殖經驗發(fā)現,水體的肥度直接影響黃顙魚越冬期間的健康程度。黃顙魚越冬期間要保持水體較好的肥度、較好的藻色,透明度25~30cm,根據水體肥度情況,選擇晴好天氣不定期潑灑生物肥、有機肥等肥水產品。
3、定期消毒、改底
黃顙魚越冬期間很少投餌,也很少開啟增氧機,更加不會換水,容易造成水體老化,在池塘底部滋生有害細菌,惡化池塘底部黃顙魚的棲息環(huán)境,容易引起黃顙魚發(fā)生腐皮病等病害。要求在黃顙魚越冬期間每隔1個月左右,消毒或改底1次,消毒與改底輪流進行。
4、適時開啟增氧機
越冬期間,水溫很低,上下水體分層,底層水體里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有毒有害物質不容易擴散,池塘底部水質環(huán)境惡化。
5、堅持巡塘
巡塘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定期測量池水溶氧含量。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一般地補救措施有安裝潛水泵循環(huán)池水,開動增氧機等。
6、盡早投餌
在剛開始進行黃顙魚養(yǎng)殖的時候,因為缺乏經驗,養(yǎng)殖戶往往要到每年的3月底,甚至4月中下旬才開始投喂飼料。在實際養(yǎng)殖生產過程中發(fā)現,黃顙魚在水溫5-8℃的時候還能有少量的攝食。所以,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初,就要開始少量投餌,逐漸把黃顙魚誘食到飼料臺集中攝食。及早開食,盡量減少停食時間,有利于黃顙魚體質的盡快恢復,減少開春后死亡的可能性。
好啦,以上就是小編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如果在冬季養(yǎng)殖黃顙魚,還是建議各位可借鑒上面的一些管理要點,覺得本文還不錯歡迎收藏。
關于黃顙魚冬季管理要點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