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如何正確采摘?食用菌采摘的新技術(shù)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xué)堂
11992人閱讀
食用菌是日常生活中需求量非常大的一類食物,這幾年發(fā)展也越來越迅速,不同的地區(qū)都有種植戶朋友進行栽培且品種也有很多,下面一起學(xué)習(xí)一個食用菌增產(chǎn)六法。
一、溫濕差刺激法
食用菌菌床白天蓋膜升溫,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溫;菌絲生長前期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85%—90%。這樣的溫濕差變化有利于菇耳的形成。
二、藥物刺激法
配制培養(yǎng)料時,加入適量磷酸鹽、維生素B1等,有明顯的增產(chǎn)效果。在菌絲生長后期,用0.1—0.2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噴于培養(yǎng)料面上,每畝可增產(chǎn)10%—15%。
三、搔菌法
當菌絲長滿料面時,用于凈的竹掃帚在料面上輕輕來回掃動,除去或破壞表層的徒長菌絲和老菌絲,露出新的菌絲后,噴水、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7天左右即可現(xiàn)蕾出菇。一般每畝可增產(chǎn)10%左右。
四、驚菌法
當培養(yǎng)料長滿菌絲后,用彈性強的木板條擠壓、拍打震動料面。操作時用力要均勻,料面不留深痕。這樣可促進菌絲加速生長和子實體迅速分化。此法對香菇、平菇、鳳尾菇及木耳等均適用,一般可使生物效率提高15%左右。
五、接觸法
用舊報紙、麻布袋、細*等覆蓋在培養(yǎng)料面上,通過壓力刺激可以促進菌絲迅速生長;或用消過毒的小木棒插入料面約2厘米深,插棒密度為15厘米X15厘米,使菌絲生長蔓延時觸及小木棒,纏繞其上,形成菇蕾和子實體。一般每畝可增產(chǎn)20%左右。
六、打洞填沙法
在畦床料面上打洞填沙,可改善菇床透氣性,提高料面的保水性能,使抖面上出菇均勻且菇朵大肉厚。方法是:用底面直徑1.5厘米、長30厘米的圓錐形木棒,按株行距各30厘米進行梅花形打洞,洞深達料底,2天后在洞中填黃沙,黃沙要用1%高錳酸鉀液浸泡消毒,待黃沙填至高出料面0.5—1厘米時,向洞中注入0.3%—0.5%濃度的石灰水。采用這種方法可提前3-4天出菇,生物效率可提高28%。
關(guān)于食用菌增產(chǎn)六法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