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白銹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惠農網·農技學堂
10939人閱讀
葉用薯是以食用鮮嫩莖葉的甘薯品種,由于連作土壤連作障礙突出、病蟲害多發(fā),采用葉用薯與油菜薹輪作栽培模式,不僅解決了連作障礙,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采用葉用薯與油菜薹輪作栽培模式每667 ㎡年產值可達21 300元,純收益15 000元左右,其中每667 ㎡產葉用薯5 500 kg,產值16 500元;每667 ㎡產油菜薹2 000 kg,產值4 800元。
1、茬口安排
葉用薯露地栽培可在 4月中旬進行扦插,5月中下旬采收;設施栽培可于3月上中旬扦插在塑料大棚內,5月初開始采收,9月視市場行情進行罷園。油菜薹于8月中旬至9月初育苗,9月上中旬定植,早熟品種10月中下旬即可采收,晚熟品種11月上旬開始采收,至翌年3月罷園。
2、品種選擇
葉用薯宜選用抗甘薯病毒病、蔓割病,莖葉無茸毛、口感柔和、產量高的品種,如福薯18號、泉薯830等。油菜薹可選用極早熟的獅山油菜薹;也可選擇中雙12號、中雙9號等一菜兩用油菜品種,但采收期較晚。
3、栽培要點
3.1 葉用薯
①整地施肥 葉用薯種植要選用土壤結構好、地勢平坦、向陽的田塊。結合整地施用底肥,一般每667 ㎡可施用完全腐熟的農家肥3 000~4 000 kg,或充分發(fā)酵的干雞糞500 kg,配施45%的三元復合肥55~65 kg。葉用薯種植畦面寬度1.2~1.5 m,長度50~55 m。夏季雨水豐富的地區(qū)應挖好溝渠,確保廂溝、腰溝、圍溝暢通,排灌方便。
②合理密植 選用莖蔓健壯、無病害的藤蔓,剪取5~7節(jié),斜插入土3~4節(jié),剪掉插入土內的葉柄。扦插行距18~20 cm、株距20 cm,每667 ㎡扦插1.1萬~1.2萬株。
③田間管理 葉用薯生長喜溫耐熱,早春種植在設施大棚內的葉用薯要注意防止倒春寒,低溫時期應覆蓋好棚膜,并在棚內搭建小拱棚或在表面覆蓋一層農膜。夏季高溫、強日照時期葉用薯生長較快,可采用遮陽網調控促生長,防止過早老化。
④病蟲害防治 葉用薯莖葉柔嫩,容易遭受斜紋夜蛾、溫室白粉虱、蚜蟲為害,可使用生物導彈、性誘劑、黃色粘蟲板等技術進行防控。利用藥劑進行防治時,宜優(yōu)先使用蘇云金桿菌、苦楝素等生物農藥和氯蟲苯甲酰胺、茚蟲威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輪換防治。近年來,甘薯病毒病在黃陂區(qū)葉用薯上呈高發(fā)態(tài)勢,可利用無毒種苗、輪作換地、防治蚜蟲等措施進行預防。
⑤適時采摘葉 葉用薯春季定植后一般40~50天即可開始采摘上市,第一次采摘宜早不宜遲,以促腋芽萌發(fā)。夏季葉用薯一般以4葉1心為采摘標準,每隔7~9天采摘一次,春秋時節(jié)一般以3葉1心為采摘標準,每隔10~14天采收一次。采收后捆扎成把,切除老梗病葉。
⑥及時追肥 以氮肥和鉀肥為主,可每667 ㎡追施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0~20 kg,及時掃落撒施在葉面上的肥料顆粒。追肥后要澆水,以利于植株吸收,防止發(fā)生肥害。
3.2 油菜薹
①培育壯苗 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已準備好的苗床上,每1 ㎡用種子1~2 g。播后撒一層過篩細土,覆蓋種子即可。出苗前苗床上覆蓋一層遮陽網,出苗后視溫度高低揭蓋遮陽網。一般2~3天即可出苗。
②苗期管理 出苗后如遇高溫天氣,白天注意利用遮陽網遮蔭防止高溫倒苗。真葉展開后,控制田間濕度,澆水做到干透濕透。2~3片真葉時結合除草進行間苗,及時拔除過密的幼苗及病苗、弱苗。苗期控制肥料施用,可視幼苗的長勢酌情追施葉面肥或水溶肥。移栽前7天進行煉苗,即晴天上午推遲1~2 h覆蓋遮陽網,下午提前1~2 h揭除。移栽前2~3天噴施一次殺菌劑和殺蟲劑,做到帶肥帶藥定植。
③定植 幼苗長至5片真葉時即可定植,每667 ㎡栽植3 100株左右,株行距40 cm×40 cm。栽植前7天結合整地,每667 ㎡施用干雞糞300 kg、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50 kg。定植前一天澆透苗床,次天起苗時帶土移栽。移苗盡量減少傷苗、斷根。定植時根系入土、不得埋心,定植后澆透定根水。
④田間管理 由于油菜薹生長前期武漢地區(qū)仍處于高溫時期,且容易發(fā)生秋旱,田間管理上要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進行排灌,防止田間過干過濕。注意防治黑腐病、菌核病、蚜蟲、小菜蛾等病蟲害,可選用可殺得(氫氧化銅)、菌核凈、吡蟲啉、茚蟲威對癥防治。
⑤適時采摘和追肥 一般10月下旬開始采收,采收后每半個月追施一次稀薄人糞尿或復合肥15 kg/667 ㎡左右,可陸續(xù)采收至翌年3月。
以上是葉用薯與油菜薹輪作栽培技術,內容僅供參考。不同地區(qū)氣候土壤環(huán)境不同,輪作的作物也不盡相同,因此種植戶需作出相應的調整方案。想了解更多農技知識請關注惠農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