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想要保花保果?先做好這五大措施!
惠農網·農技學堂
4559人閱讀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棗樹一般5月中下旬至6月初開花,開花期1個月以上,有新棗頭時開花期可達2個月以上。這一時期新梢(棗頭)生長、花芽分化、開花坐果等物候期重疊進行,對營養(yǎng) ,水分的需求量大,并且棗樹成花量多、坐果率低、落花落果嚴重,同時又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五、六月份的棗園管理,對全年的產量影響極大。此期的工作內容主要有*肥水管理、提高坐果率、夏季修剪及病蟲害防治等。
一、肥水管理
棗樹花芽為當年分化,多次分化,隨生長隨分化,分化時間長,分化數量多。因此,棗開花數量多,開花時間長,消耗營養(yǎng)多。生產上往往由于營養(yǎng)不足,造成大量落花落果?;ㄆ诩皶r補充樹體營養(yǎng),不但可以提高坐果率,而且有利于果實的生長發(fā)育。
此期追肥以氮肥為主,如尿素,碳銨,磷酸二銨,氮磷鉀復合肥等都可以。以提高葉片光合性能,促進幼果和根系生長,減輕果實生長前期(花后~硬核前)生理落果。
此期,幼齡結果樹每株施尿素或磷酸二銨4–6兩,草木灰1–2斤,或氮磷鉀復合肥4–8兩。盛果期樹每株再施全年氮肥用量的1/4和全年鉀肥用量的1/2,氮肥可用尿素、碳酸氫銨或腐熟的人糞尿、豬圈肥等,鉀肥可用硫酸鉀或草木灰等。追肥方法與其他果樹相同,可用放射狀淺溝追施或用多點穴施的方法追施。應注意草木灰為堿性肥料,與尿素、碳酸氫銨、磷酸二銨接觸,會產生化學反應,使氮素損失,因而不要同時混施,而應分開施用。 施后應及時灌水。
二、噴施微肥
花期干旱,特別容易引起棗樹“焦花”,坐果率明顯下降。 花期噴水,增加棗園空氣濕度是這種氣候條件下提高坐果率的有效措施?;ㄆ趪娝话憬Y合葉面施肥進行,也可以單獨噴清水。一般年份噴水2~3次,嚴重干旱年份可噴3~5次,一般每次間隔1~3天。
具體噴水時間與棗花散粉時間有關,在棗花大量散粉期噴水會把花粉沖掉而影響授粉,因此噴水時期宜在大量散粉前 期或花粉散完后。于棗樹盛花期上午8~10時或下午4~6時對棗樹噴水2~3次,可提高坐果率30%~60%。盛花初期噴 0.3%硼酸和0.3%磷酸二氫鉀,0.4–0.5%的尿素等,隔20天再噴一次,共噴2-3次可顯著提高坐果率。
三、提高坐果率的其他措施
棗樹在花期除施肥水之外,還要進行以下工作。
1、摘心、短截
棗樹生長季,對花前或初花期發(fā)育枝摘心、短截是棗樹夏季修剪的重要技術措施,其目的是抑制花期和錐形果期枝葉、根系等營養(yǎng)器官的生長,減少有機養(yǎng)分消耗,調節(jié)樹體的營養(yǎng)分配、運轉,提高花、果的供養(yǎng)水平,滿足開花坐果、幼果生長必需的有機養(yǎng)分,有利于開花坐果。
2、環(huán)狀剝皮(枷樹)
棗樹干環(huán)狀剝皮,也稱“開甲”、“枷樹”,即在盛花初期或花后落果高峰前環(huán)剝樹干,切斷韌皮部,阻止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養(yǎng)分向根部輸送。其目的類似于發(fā)育枝摘心,短截技術,也是調節(jié)樹體營養(yǎng)向花和果實的分配、運轉,提高有機營養(yǎng)向花果的供應。這一措施對提高坐果率十分明顯,也是實現幼樹早期豐產和大樹穩(wěn)產的有效措施之一。
3、噴施赤霉素
花期噴赤霉素是促進棗花穩(wěn)定坐果的重要措施。自然條件下,棗花授粉受精后,胚胎組織細胞能產生內源赤霉素,刺激子房、蜜盤細胞分裂發(fā)育,形成幼果。
赤霉素使用時間以盛花初期最為有利,一般在全樹多數結果枝開花5~8朵時噴布一次便能使坐果量達到豐產要求。如增加噴布次數或延遲噴布時間,會造成坐果過量,增加落果。最后棗園放蜂也是提高坐果率的重要措施。
總之,為提高棗樹坐果率,必須及時通過花前發(fā)育枝摘心、短截、環(huán)剝、噴施微肥等技術措施,調節(jié)樹體的營養(yǎng)分配、運轉及增加肥水、營養(yǎng)供應,提高花果所必需的營養(yǎng)供給水平,滿足開花坐果、幼果生長所需的各種養(yǎng)分吸收,以減輕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
關于棗樹花期適合用哪些肥料能提高坐果率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