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1031人閱讀
麥冬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歷史悠久,主要產(chǎn)于四川綿陽、浙江慈溪、杭州等地,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家種麥冬多栽培于海拔400米左右,土質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平壩地。它需要溫暖的氣候、充沛的雨量和遮蔭度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也能耐寒。下面一起學習一篇麥冬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1.選地整地
麥冬適宜種植在肥沃的沙質壤土上。在進行種植前,需要進行犁地和耙地各3次,確保深耕細耙,并清除土中的石子、雜草等。然后將犁耙過的田地放置幾天,使其充分曬干(如果潮濕,容易導致根部受損),然后施加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2500~3000千克的干糞,或者1500~2000千克的腐熟堆肥(包括草皮、草木灰和渣滓糞)。此時再進行一次犁地,平耙后即可準備下種。
2.選種栽種
麥冬采用分株法繁殖。在清明后,將麥冬挖出,摘掉塊根,選擇顏色深綠、健壯的苗子,切去須根(直至露出根蔸的白心),作為種子。每667平方米地約需種植600千克的苗子。行距為7~12厘米,株距為7~9厘米,每個穴內(nèi)栽種3~5株。栽種時必須選擇晴天,在溝壑上先用砌刀開溝,溝深為3.5厘米(過深會壓倒幼苗,過淺容易導致苗子倒伏)。
栽苗時,苗子的下端必須靠近溝壁,不能彎曲;如果苗子下端彎曲,則無法向上生長塊根,降低產(chǎn)量。栽種后用釘耙填土,然后用棍子輔助推壓1次,并用腳在兩側行間踩踏1~2次,使土壤稍微緊實,這樣苗子才能直立穩(wěn)固。通常每隔兩行,添加一行玉蜀黍進行混種,以增加收益而不影響麥冬的生長。
3.灌水
麥冬需要充足的水分。在陰天或小雨天栽種的麥冬,可以隔2~3天進行灌水。例如,如果栽種后的第二天是晴天,那么傍晚就要進行灌水,以確保土壤與苗蔸充分結合,迅速生長幼根。如果灌水時間過晚,苗子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部分苗子可能會枯死。雖然可以補種新苗,但時間過晚也會影響產(chǎn)量。
4.除草追肥
麥冬定植后(栽后5~10月),需要進行1~2次除草,并在立冬后停止除草,直到次年立春再進行一次除草。除草后需要進行2~3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小暑和大暑之間施用豬糞尿2000~2500千克,每100千克對應水200~250千克,然后撒上100~150千克的草木灰,均勻分布在行間中央。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7~8天施用豬糞尿1500~2500千克,每100千克對應水200~250千克,再加入40千克的油菜餅粉,并撒上100~150千克的草木灰。第三次追肥在立冬前施用豬糞尿1500~2500千克,每100千克對應水200~250千克,再撒上100~150千克的草木灰。施肥時要避免使用過多的氮肥,否則會導致麥冬苗子生長過旺,形成徒長,使塊根生長不發(fā)達,產(chǎn)量低,并容易受到霜凍的危害。
5.防治病蟲害
病害:
①黑斑?。褐饕:θ~片。病菌越冬在種苗上,次年4月中旬開始危害,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病情發(fā)展迅速,植株出現(xiàn)大片枯死。防治方法包括選擇葉片青翠、健壯無病害的種苗;在病情初期,在早晨露水未干時,每667平方米撒布100千克的草木灰;雨季及時排除積水,降低田間濕度;使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浸種苗5分鐘,或進行大面積噴霧。
②根結線蟲?。褐饕:Ω?。防治方法包括實行輪作,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進行水旱輪作,并選擇抗病品種,進行土壤消毒。
蟲害:主要有蠐螬、螻蛄、地老虎、金針蟲等危害根莖。防治方法包括與水稻輪作;通過水淹田一季可以完全消滅害蟲,或者使用農(nóng)藥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防治。
6.采收
四川地區(qū)的麥冬在栽種后的第二年4月上旬至下旬進行收獲。在晴天中將整株麥冬翻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然后用刀切割塊根。浙江地區(qū)的麥冬通常在栽種后的第三年立夏至芒種期間進行收獲。在晴天中分批逐叢深挖,整叢抖去泥土,然后用刀切割帶有根須的麥冬。
總的來說,麥冬喜歡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雨量充足,無霜期較長時,麥冬生長良好。它對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不適合種植在過于砂質或黏性過高以及低洼積水的地方,應避免連作,輪作周期要求3到4年。
關于麥冬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