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不結果是怎么回事?怎么管理結果多?
惠農網·農技學堂
26158人閱讀
秋葵原產于熱帶地區(qū),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偏愛肥沃、保水性良好、光照充足且土層深厚的土壤,不耐寒。秋葵的株高一般在1-2米之間,發(fā)芽的適宜溫度為15℃以上,發(fā)芽時間通常為5-9天,生長的最適溫度范圍是25-32℃。那么秋葵怎么種植?
1、土壤處理
秋葵適宜在pH值為7.2-8.5的沙質土壤中生長。種植前,需對土壤進行深耕,深度約25-30厘米,以確保土壤疏松透氣。接著進行土壤消毒,消滅病菌和害蟲,為秋葵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在土壤處理完成后,施入基肥,每平方米施用4.5公斤腐熟有機肥、22克磷酸二銨和22克硫酸鉀,以滿足秋葵生長初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
2、催芽與播種
秋葵的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至5月中旬。播種前,先將種子放入30℃的溫水中浸泡12-24小時,然后取出晾干。接著,將種子置于25-30℃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大約1-2天后,當種子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播種前要先澆透水,待水分完全滲透土壤后再進行播種。
如果采用苗床育苗的方式,播種后應保持苗床溫度在25℃左右,并確保苗床始終保持濕潤。每個播種穴位放入2-3粒種子,播種深度控制在2-3厘米,或者在播種后覆蓋2-3厘米的細土。在適宜的條件下,一般3-7天即可出苗,若采用覆膜種植,出苗時間可縮短至3-5天。
3、間苗與定植
當秋葵幼苗的第一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一次間苗,及時拔除病弱殘苗,以保證苗齊苗壯。待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保留生長健壯的幼苗。當芽種幼苗長到3-4片真葉時,即可進行移栽定植。定植前要澆透水,帶土起苗,以減少根系損傷。定植時,行株距應保持在50厘米×40厘米,每穴定植1株幼苗。
4、植株生長與管理
定植一個月后,秋葵的葉片逐漸長大,可能會出現(xiàn)裂開和長毛的現(xiàn)象,此時隱約可見花苞。兩個月后,秋葵開始開花,其花朵通常在早上綻放,中午閉合,下午凋謝。由于秋葵根部喜光照,建議將開花處以下的葉片摘除,以利于植株的生長和果實的發(fā)育。
5、施肥中耕
秋葵的基肥以草炭土為最佳選擇。在生長前期,以施用氮肥為主,促進植株的生長和葉片的發(fā)育;進入中后期后,以磷鉀肥為主,有助于果實的膨大和品質的提升。緩苗后需追肥1次,當苗高達到50厘米時再追肥1次,果實膨大期也需追肥1次,后期根據植株的長勢和土壤的肥力情況靈活調整施肥策略。每次追肥可施用12-24克/平方米的三元復合肥。在花果期,用0.2-0.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噴施,能夠有效促進植株更好地開花、坐果和果實膨大。此外,在苗期,每隔10天左右需松土1次,以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氣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和發(fā)育。
6、澆水管理
秋葵的根系較為發(fā)達,具有較強的水肥吸收能力,因此比較耐旱,但它更喜歡生長在較為濕潤的土壤環(huán)境中。在苗期,可早晚各噴水1次,以滿足幼苗對水分的需求。進入花果期后,由于氣溫升高,植株的水分需求量增大,一般每隔7天左右需澆水1次,澆水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采用小水澆灌的方式保持土壤濕潤。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在中午高溫時段澆大水,以免損傷根系,導致漚根、爛根等問題的發(fā)生。
7、摘葉疏枝
葵的生長特點是每一葉片對應一個果實。在果實采收后,應及時摘除相應的葉片,以減少養(yǎng)分的無效消耗。同時,還需及時疏除植株上無效生長的多余側枝,以及中下部的老、黃、病、殘葉。此外,要注意適時進行打頂摘心操作,并及時采收成熟的果實,這樣可以集中養(yǎng)分供給坐果和果實膨大,促使植株萌生更多的結果枝,從而改善植株的通風透光條件,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率。
8、果實采收
秋葵的最佳采收期通常在謝花后3-5天內,此時果實長度一般在8-10厘米左右。采收期從6月持續(xù)到10月中旬。在結果初期,每隔1天采收1次;進入結果后期,可每隔3-4天采收1次。采收時間建議選擇在早上露水干后或下午起水霧前進行,以保證果實的品質。采收時,最好使用剪刀從果柄根部將果實剪下,避免對植株造成損傷。
綜上就是秋葵的種植要點介紹,想要種植秋葵的農戶朋友可以先提前掌握好相關的種植要點,有關秋葵栽培,大家還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嗎?
關于秋葵怎么種植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