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種植技術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8213人閱讀
據(jù)科學分析,黃芪的藥用價值非常高,屬補氣良藥,那么黃芪該如何種植呢?接下來小編將詳細的講解一下黃芪旱地育苗栽培技術。
一、選種
黃芪資源分布很廣,山西、內(nèi)蒙、東三省、河北等地均有,栽培歷史悠久,最好選本地種,或者緯度相近地區(qū)的品種。最好選用3年生以上植株結(jié)的種子,要求母株品種純正、生長健壯、無病蟲害。
秋天果莢黃熟且下垂,種子呈褐色時采摘,曬干脫粒儲存。
1、播前將癟粒、雜質(zhì)和蟲蛀的除去,留下褐色飽滿有光澤的種子;播種前幾天,白天浸泡用40℃溫水,晚上換成冷水,連續(xù)3天后,撈起放入瓦罐內(nèi),蓋上濕布放在溫暖處催芽3-4天,有1/3露白即可播種。
2、也可將種子與細河沙混合,放石碾上碾壓(河沙多點,堆厚點,4-5cm,不然碾成豆?jié){了),至種皮出現(xiàn)毛刺即可,過篩,用溫水(20℃)浸泡1天,放溫暖處催芽,發(fā)芽即可播種。
3、實在不想麻煩可以用強酸溶液浸泡3-5分鐘,迅速撈出用流水沖洗,洗掉酸液,略微晾曬即可播種。
二、選地
黃芪是深根性植物,栽培地要選土壤深厚、向陽、土質(zhì)疏松、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沙質(zhì)土壤的地塊。
注意:不要在土壤潮濕、土質(zhì)黏重、地下水位高、低洼易澇的粘質(zhì)土地上種植。
下文中的育苗措施,其實都是圍繞黃芪的深根性和忌澇耐旱特性來的。
三、整地
因為根系深,所以地要深翻(50cm左右),還需施入基肥,畝用農(nóng)家肥2500kg-3000kg,其他肥料看著來就行。
因為忌澇耐旱,所以得起壟作畦,畦高25cm,寬1.2m,溝寬40cm,一定注意開好排水溝。
四、播種
以前生產(chǎn)黃芪直播采用得多,育苗移栽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節(jié)約種子和用地;根莖生長整齊,利于收獲,商品品質(zhì)好,產(chǎn)量也較高。
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直播的話,條播、穴播均可。
條播:行距45cm,開橫溝,溝深3cm,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可用草木灰和農(nóng)家肥拌種,覆土鎮(zhèn)壓。
穴播:株距27,行距33cm,每穴播4-6粒,覆土。
育苗移栽:迷你版的條播。行距20-25cm開橫溝,溝深3cm,播幅10cm,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可用草木灰和農(nóng)家肥拌種,覆土鎮(zhèn)壓,澆透水,蓋草保溫保濕,10天左右出苗。
春季育苗,尤其注意保溫,提防倒春寒??捎眯」芭锔材ぜ由w草席等辦法。
夏季育苗,注意遮陰(蔭蔽度50%),保持苗床濕度。夜晚和陰雨天氣,注意揭開遮陽設備,保持良好的通風。
秋季一般白露前后播種,北方尤其要注意凍害。
五、間苗定苗
第一次間苗在苗高6cm時進行,第二次在苗高10-12cm時進行。
穴播每穴定苗1-2株;條播每隔10-12cm留1-2株壯苗;育苗移栽每2-3cm留苗1株,移走間出的大苗,留下小苗繼續(xù)生長。
六、移栽
幼苗出土后,及時松土除草,加強管理,苗高13-15cm,根長15cm即可移栽。
移栽行距20-24cm,株距12cm,開穴,每穴1-2苗。
因為根系發(fā)達,且受傷后容易形成雞爪芪,一定要整根挖出。
移栽最好在陰天或晴天的傍晚進行,注意澆定根水,每公頃保持在30萬株左右為宜。